东京的灰历史
处在下风口的日本,每年春天都会受到一衣带水的中国影响,其实并不奇怪。从历史上来说,他们每年都会遭到黄砂侵袭—那是一种与沙尘暴原理类似的现象,沙尘由中国西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戈壁滩跟黄土高原而来,因上升气流而升上数千米高的空中,再借由西风一路吹过日本海,进入日本境内,在大气中悬浮、下降。
“黄砂现象自古皆然,这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是,由于近年来当地出现了过度放牧、耕地转换成建筑用地、土地劣化等问题,黄砂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也与日俱增。”据日本环境省官方网站的统计,自2001年以来,除了2008和2009两年外,黄砂及其造成的SPM(浮游粒子状物质)在每一年里都比之前更加严重。2010年, SPM浓度超过0.4毫克/立方米的都道府县数目达到36个,是前一年的12倍。所以,日本人一看到天空的颜色变了,便立即联想到黄砂,这倒也是有原因的。
然而,按照日本气象厅的说法,让东京的空气变得危险的,除了黄砂之外,还有另外两样东西,而它们,之于东京来说,一点都不陌生。
其中,波及面最广、影响最严重也最持久的,当然是花粉。一种以杉树花粉为主要诱因的过敏症,表现症状包括流鼻涕、打喷嚏和流泪等,严重者还会眼睛充血乃至头脑眩晕,甚至会影响到患者心理健康。此症在日本发病率极高,而且一旦患上便年年复发,约每6人之中便有一人患上此症,故亦被称为“国民病”。
这种国民病的罪魁祸首是柳杉。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在战后重建时,考虑到本国地震高发的特殊地质,因而兴起了大面积绿化活动,以巩固水土。当时他们选择的植物是容易栽培、生长能力强的柳杉,却忽略了柳杉会在春季大量产出花粉的特性。其结果就是,每年3月到5月杉树开花之时,许多日本人都得戴上口罩出门。日本气象厅还设有专门的“花粉浓度预报”服务,以提醒居民出行安全。
如果说花粉让日本人戴上了口罩,那么PM2.5就是迫使他们去“升级”口罩的原因了。说起来,东京与PM2.5的斗争,远远早于北京。
早在1996年,就有个非常著名的“东京大气污染诉讼”。这场诉讼的原告是住在东京都内环状7号线等主干道沿线的居民们,而被告则是日本政府、东京都政府、当时的日本道路公团和汽车制造厂商。原告诉称,由于公路上来往车辆排放的尾气造成了大气污染,损害了沿线居民的健康,要求作出赔偿并中止侵害。
这个诉讼有其历史背景:上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乍现,汽车公司顺势推出小型柴油车,一时间风靡日本。相比汽油,柴油会排放出更多污染物质,对人类的健康损害更大。正是凭借着这一点,原告控诉汽车制造厂商危害公共安全,而对此放任不理的东京及日本政府亦负有责任。此诉讼历经漫长的调查取证、判决和上诉,最终于2007年达成和解协议,以被告同意成立救济赔偿制度而告终。
在若干被告中,东京都政府是最早公开承认错误的。1999年,时任东京都知事的石原慎太郎为此召开记者会。在会上,他展示了一个装满灰尘的塑料瓶,然后告诉大家,“都内每天产生的灰尘,相当于12万个这种塑料瓶的分量。”所以,当2002年东京地方法院作出初审判决,承认原告中有部分哮喘病人健康受损,并认定被告负有赔偿责任,日本政府、日本道路公司和7家汽车制造厂商均不服上诉,而东京都政府却接受了判决。
日本人的对策
面对黄砂+PM2.5+花粉这三个呼吸道敌人的联合袭击,日本人将自己武装到了牙齿。
在2013年2月22日至28日期间,《价格》网站做了一份关于空气净化器的调查,结果在收回的6251份问卷中,有65.6%的人表示家中拥有空气净化器,更有超过1/4的人承认自家拥有的空气净化器不止一台。而调查公司GFK Japan的统计数据则显示,今年2月,空气净化器在全日本的销量激增,比去年增长了39%,其中松下、日立和大金等知名品牌的销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还多。
日本环境省也发出了警告,当PM2.5指数超过70之后,就不建议大家再出门—但万一要出门怎么办呢?于是口罩也迎来了销售热潮。原本,日本人戴口罩多是为了防花粉,但PM2.5的颗粒远比花粉来得要小,所以当这一波污染空气袭来,口罩自然也必须要“升级”。经过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审查的N95型口罩成为了首选:这种口罩在出厂前需用0.3微米氯化钠颗粒进行测试,阻隔率达95%以上,并经戴用者脸庞紧密度测试时,确保在密贴脸部边缘状况下,空气能透过口罩进出。日本国内最大的几个口罩制造商销量均得到了极大的刺激,其中,家用口罩王者兴和公司的销量更达到了同比5倍。
普通人的行为最多只能自救,真正谈得上“对策”的,还得看政府。1999年,石原提出“从东京开始改变全日本”的口号,率先制定东京都条例,单独设定尾气标准,并在都内禁止使用不达标柴油的车辆行驶。从日本全国来看,在 “东京大气污染诉讼”的过程中,其关于尾气排放的规定也在不断修正中。
2009年,日本制定了一个号称“全球最严格”的尾气排放规定,要求日本的汽油和柴油中含硫量降至10ppm(百万分比浓度),而中国执行的是汽油含硫量不超过150ppm、车用柴油含硫含量不超过350ppm的标准,与日本相差了15倍以上。日本环境省还设定了PM2.5的基准值,随后更在全国各地建立监测站。
有许多环境问题是跨越国境的,需要诸国的协同努力才能够解决。从2003年1月起,日本协同中国、韩国和蒙古联合创立了ADB-GEF黄砂对策项目,日方为此提供给中国7亿9300万日元无偿资金援助,以协助中国建立酸雨和沙尘暴监测体系。
今年,在中国的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之时,日本也提出了协助治理的建议。日本野村综研中国研究中心副所长松野丰呼吁两国专家共同出谋划策,为环境治理同下苦功。他强调,中日两国而且必须要加强包括技术人员培养在内的交流,而不单单是从日本购买一些技术或者设备。而日本驻华公使三上正裕表示,日本在治理环境中所得到的经验,应该对中国有所帮助:“说到环境问题,日本过去的空气质量也非常不好,通过治理克服了困难。如果中国需要日本的经验及技术的话,日本也会协助。治理好中国的环境问题,也有利于日本。”
来源:《周刊新潮》、《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体育报知》等
[上一页] [1] [2]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