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疆(河南媒体从业者)
近日,“下月起天然气价格或将大幅上涨”的消息迅速流传。紧接着,有国家发改委官员称,涨价消息是无稽之谈。该官员指出,中国天然气价格偏低,需要进行调整是肯定的,但天然气关系民生,政府部门十分慎重,绝不会轻易做出决定。
连日来,“天然气即将涨价”的消息备受关注,不少地区都出现了市民排队购气的场景。尽管有官员表示“这个消息是无稽之谈”,但它显然是针对全国性涨价的传言来说,并未否定天然气局部涨价的可能性。实际上,自2012年12月以来,多省市已分别上调了当地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这样的背景、数据都与传言相吻合,这正是不少人对传言深信不疑的原因所在。
其实,如果能够享受到优质的社会福利保障,生活必需品“多涨了三五毛”,本不足以对人的生活构成任何威胁。民众忧虑于此,并不是说生活必需品涨价本身有多么可怕,而是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脆弱,使得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不安和恐惧每一次物价上涨,都可能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打折。不必责怪公众的神经敏感而脆弱,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任何细微的价格波动,为何都引起公众如此强烈的反弹?
作为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天然气价格机制不能也不该忽略民众的实际感受。近年来,能源价格改革深陷“一改革就涨价”的怪圈不能自拔。在天然气这样的公共产品领域,面对处于垄断地位的供应方,听证会是保障消费者利益的最后底线。听证会旨在为民众提供利益表达机制,这种特性决定了听证会必然充满了博弈,然而,频频见诸报端的却是“一团和气”式听证会,更有甚者,业内人士抛出的“价格联动机制”令人望而生畏它意味着,只要上游石油企业涨价,下游燃气公司必然跟风涨价,连看起来很美的听证会都不再需要。
“天然气即将全面涨价”虽然是一则不实新闻,却未必没有透露出一些真信息。正视公众的利益诉求,远比一味指责他们轻信传言更有实际意义。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