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曾被质疑是政府的“托儿” 建言代表产生及程序进行改革
“今年4月,成都将再次举行地铁票价听证。消息传出,廖冰虹、张见远、胡丽天和唐厚义4人,第一时间到成都市消费者协会报了名。
对于不少当地人和媒体而言,这四个人的名字并不陌生。在一个常住人口1400万的城市,他们曾因经常参加各类听证会,被称为“听证专业户”、“听证达人”,被质疑是政府的“托儿”,还有人的身份也曾被调查。
3月22日、24日,记者分别采访了这四位多次参加听证会的“老人”。在他们眼里,是不是“逢听必涨”?听证会到底应该怎么开?为什么老是他们被选中?自有一番见解和辩白。”
再度一齐报名听证
“成都地铁票价又要听证,我是大吃一惊。”廖冰虹说,一看报纸就明白了:没说要涨,开听证会,就是要涨。他非常肯定地说:“百分之百要涨,不涨不开!”
自称参加过31次听证会的廖冰虹,很享受别人叫他“听证达人”。他告诉记者:“大家问我去不去,我说要去”。大家叮嘱他:“不要涨呀”,似乎笃定他会成为听证会代表。他到成都市消协报了名,排在第二个。
与他齐名的另外三人张见远、胡丽天和唐厚义,也在第一时间到消协报了名。
有必要介绍一下成都四位“听证达人”的档案:
廖冰虹, 54岁,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现在还在一家餐饮公司做培训、策划工作。在成都参加各类听证会31次。
胡丽天, 66岁,曾在一家工厂子弟学校当了25年的小学教师,后又做了十多年的厂办秘书,已退休。在成都参加各类听证会24次。
唐厚义, 66岁,报名听证会时从来就说自己是退休工人。在成都参加各类听证会7至8次。
张见远,年龄不详,自陈军转时联系到华西医院一下属单位工作,现在一家公司从事医疗工作。在成都参加各类听证会不比前几人少。
2011年7月,四人因多次参加听证会首先在网络曝光,人称“听证专业户”,被质疑是政府的“托儿”。其中,廖冰虹、唐厚义、张见远三人的身份也被怀疑。
有意思的是,四人私下极少往来,网上只能查到一张四人在成都文殊院附近的合影。张见远说,他们是“志同道不合”。唐厚义说,四人参加同一个听证会时,观点都不一样,争论得很激烈。
廖冰虹、张见远、胡丽天和唐厚义四人都对记者说,能否参加此次听证会,现在还是未知数,要等到抽签结果出来才知道。采访唐厚义时,他不时在胸前划着十字说:“但愿能抽中我。”
“达人”关注地铁票价
3月18日,成都市发改革委发布消息称,拟于近期召开“成都地铁新线网票价制定听证会”。当地媒体报道,此次听证会的目的,是要制定成都2号线西延线开通和多条地铁新线网络化运营后的票价方案。成都地铁公司表示,拟不改变现行票价,维持票价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
官方提供的背景是:随着客流的不断增长,地铁1、2号线运力不足问题日益显现。之前制定的票价政策已不能适应地铁网络化运营的需要,必须结合包括2015年前开通的以及后续新开地铁线路并网运行的实际,完善和制定新的线网票价。
记者在成都看到,地铁平常客流量不大,只在1、2号中转站人数比较多。现行的票价是6站内2元,第7站开始3元,第11站开始4元,到第17站为5元。
关于成都地铁票价,廖冰虹的态度最干脆,认为这次听证就没必要。他说,新的地铁线路票价不用再听证,延续上次听证结果,保持稳定,保证立法的权威性和价格的一致性。
按廖的想法,5站之内2元,5站之后加1元,递进制。“不要修一段又加钱,不能因为地铁延长到郊区就涨价。”他做过调查,大多数人一般坐8站,多的也就坐12站到15站。新延长线又要听证,又要涨价,在收入没有提升的情况下,老百姓是不会同意的。
廖冰虹认为,成都的公交,到了三环路外就加钱,这是人为“二元化”,让“城乡一体化”成了空谈。他说,现在讲共享发展成果,成都内部都不能共享,还谈什么社会进步?
如果这次能被选为消费者代表,廖冰虹说他还要到地铁去做调查,至少要调查六七十人。他会设计表格提问:你对听证方案有什么看法?是坚持原有方案还是做修改?你还有什么补充?等等。他说:“调查是我发言的基础。”
唐厚义说,成都地铁票价,“超过3元,我坚决反对”。他坚持2元制,6站以内2元,6站以上3元,最高不超过3元。理由是乘坐地铁很多是上班族,要中转,不要加大他们的负担。
地铁公司有人对他说,地铁成本大,票价低,投资很难收回。唐反驳说,地铁要按市场规律办事,也要考虑中国特色,照顾百姓的承受能力。
他认为,地铁是长期投资,不可能一次性投入短期收回。“不要一说现代化,就是高价现代化”。据唐了解,成都地铁空驶率高,并不像当初测算的那么高,把票价定在10元、5元,不符合市场规律。
胡丽天的初步想法是,物价上涨,地铁就涨点吧。她说,按现在的计算方法,地铁延长的部分,接着递增就行了。现在地铁加长了多少,有多少站,她还不知道。今后可能还会越来越多,到时再说。
至于张见远的态度,“如果合情合理,就同意;反之就反对”。因为还不知道能不能参加听证会,具体意见,他说还不方便透露。
曾经遭遇质疑风波
2011年,这四人曾经历了一场胡丽天称之为“差点让她崩溃”的风波。7月,一位网友质疑胡丽天:她何以能参加二十多次听证会?而其他三人多次参加听证会的证据也顺带被搜索出来,四人因此被称为“听证专业户”。
胡丽天回忆说,当时她参加完成都占道停车收费听证会不久,网上有上万条跟帖,到7月18日她都要崩溃了:一会儿有人打电话告诉她说凤凰网上有了,一会又说百度网也有了。
那天她很纠结,一大早就在楼下徘徊,不知道该去参加一个约好的聚会、还是去医院看刚做了手术的父亲、还是处理被网民质疑的事情?
她先给成都的媒体打电话,请他们出来说话,但后者被要求“不得参与炒作”。上午9点左右,一家中央媒体记者要求独家采访她。这期间外地媒体不断打电话来,还有陆续赶到的记者要当面采访她。上午忙了三个钟头,下午3点开始,她又接受了9家媒体的集体采访。
媒体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她是不是政府的“托儿”?一个记者还问她:“你敢不敢面对发帖人?”她说:“敢!”记者马上就拨通了发帖人的电话。胡丽天问:“您是某某老师?”对方说:“是。”她又说:“我叫胡丽天。”对方很诧异,又问了一遍她是谁?胡再次报了自己姓名后问:“你认识我吗?”对方说:“不认识。”胡立刻把声音提高了八度说:“你凭什么造我的谣?”对方回答说,他也是听网民说的。对话仅持续了四分钟,一秒不多。
胡丽天说,她参加的24次听证,分别是不同政府部门组织的:占道停车收费听证是交通委办的,污染听证是环保局办的,烟花爆竹听证是公安局办的,物业方面听证是房管局组织的,是否增加出租车、限制机动车是发改委办的……
“这么多单位办听证,选人的标准也不一样,我怎么可能是‘托儿’?不可能家家都叫我当‘托儿’吧?”胡丽天颇感委屈。
这次“风波”中,廖冰虹、张见远、唐厚义3人的身份也被质疑,特别是张见远。有记者专门去调查,报道说某单位并无此人。对此张见远很不满,解释自己是“临时聘用的,在正式员工里当然查不到我”,并认为此举“很无聊,也很无知”。他说,参加听证与个人社会身份完全无关。到消协报名,出示身份证就行。“只要是成都的公民,有表达能力,能代表一部分人群的利益,就可以了。”
被称为“听证专业户”,张见远也很反感:“什么是专业户?从事某个行业,从中获取利益,并以此为生,成为职业,才是专业户。”
四人告诉记者,成都的听证会都是没有报酬的,偶尔某次听证会组织方会给一些报酬,名目也不一样:误工费、调研会、出租补贴什么都有。胡丽天说她收到过一次,400元;唐厚义收到过两次,每次200元;廖冰虹收到过一次,100元;张见远也收到过,没超过100元。四人中,三人都建议听证会应该有报酬,只有唐厚义感觉给报酬不合适。
为什么总是他们
3月27日,记者从成都市发改委获悉,此次地铁票价听证,已有22名消费者报名。此前官方发布的消息称,此次听证会共设参加人25名,分配给消费者的名额是11人。
据了解,成都听证会消费者报名一般也就几十人,最多的一次一百多人,很多是退休老人。胡丽天、唐厚义两人说,和他们报名的次数相比,他们参加听证会的机会,也就是百分之五十。
胡丽天说,每次听证会报名的人不多,她被抽中的机会就多,道理就这么简单。按她的记忆,报名参加听证会五六十次,参加了24次。
2003年胡丽天第一次报名参加听证会,没被选上。2004年没报名,但通知她参加,那是她第一次参加听证会。她说,从此走上听证之路。2004年她运气好,一年就参加了3次听证会。2011年7月至今,她报名9次,只在去年被抽中,参加了一次听证会。
胡丽天回忆说,电价方面的听证开过两三次,她从来没被选上;自来水听证没选上,四姑娘山景点票价听证也没选上。移动电话漫游费听证,是全国的,四川只要一个,她进入前四了,还是没选上。
胡丽天说,成都听证会还发生过报名人数不够取消的事:2010年要开占道停车收费听证,要11个有车的,而报名的只有7个,于是取消了,第二年才开的。那次听证会,无车代表要2人,只有3人报名,三选二,第一个就抽中了她。
胡丽天还记得参加听证会抽签没被选上落选的情形。当时她站在那里,眼睁睁看着一个一个人抽出来,没有她,很沮丧。唐厚义说他运气比较好,听证会报名十多次,参加了7到8次。
为什么如此热衷参加听证会?廖冰虹说,听证给了他从事社会公益、政治活动的机遇,能够行使社会管理的权利和监督之责。胡丽天感觉,这是百姓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受人尊重,还能自我实现。张见远打了比方:父母给了个说话的机会,就要去争取,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唐厚义则说:参加听证,就是去为穷人说话。
建议竞争选拔代表
据了解,成都的听证会,2010年前消费者代表是根据报名先后和水平来选拔,此后改成了抽签。
这几位多次参加听证会的“达人”们,显然不喜欢“抽签”的办法,觉得还是选拔、竞争的办法好。
张见远告诉记者,他曾经被抽签的方式“黑”掉过。有一次听证会,抽签结果没有他。后来有人悄悄告诉他说:“你的名字就没被放进抽签箱里。”
张见远说,从报名者中抽签选取参加听证人员,往往会造成宝贵的机会被浪费。有两次听证会,就有被抽中的两人在会议开始后选择了放弃。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在发言时居然说:“我同意大家的发言,赞成他们的意见。我就是来看看热闹。”
张见远建议用竞争的方法。他举例说,有次听证会要选10人,报名的有25人。组织方进行了四轮竞争,每轮每人发言5分钟,主持人根据发言的表现,第一轮淘汰了5人,剩下的进入第二轮,每人再给3分钟的发言时间,超时者出局。
张认为,这样的办法,能让有水平、有资质、有理性、有代表能力、有搜集公众意见能力的人当选。
唐厚义也认为竞选的方法比较好。“就看你对这次听证的看法、认识水平怎么样。”他说,抽签抽到不负责任的人怎么办?积极参加听证的人抽不到怎么办?胡丽天认为,听证最好还是选拔,能照顾到各个方面的情况。“抽签看起来很公平,实际不公平。”她说。
听证会程序应改革
廖冰虹建议,听证会的程序应该改革。他认为,听证会不能由政府管,而应该交给人大办。“人大成立听证委员会,这要立法。”他说,“政府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官。”比如将要举行的地铁票价听证,首先应由有关方面把方案提交给人大,同时在报纸上讨论。如果人大说要听证,就听证;没经过人大,听证就不合适。
张见远对听证会的评价不高,原因有两个:一是不排除听证被利益集团所左右,使听证会“水了”;二是听证会一般只有赞成或反对,没有第三种方案。有人提出第三种方案,一般也不会被采纳。
张见远认为,听证会就是“互相听,互相证,听取意见,求证意见”。听证会上的方案应该可以推翻,可以修改,也可以不听证。
胡丽天对成都的听证会评价是“趋于完美”。让她遗憾的是,这么多次听证会,只有污染方面的听证会会后给她寄了一封信,告诉她结果,知道她的意见是否被采纳。
唐厚义认为,以前政府的决策都不跟老百姓说,政策下来后,遇到具体问题再去解释。现在,老百姓可以参与,“这就是进步”。
关于“逢听必涨”的问题,廖冰虹说,这在价格听证中很突出。“现在大家对价格听证相当反感。逢听必涨,大家心都冷了”。他认为这一现象影响了听证会的权威,更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廖说,听证会消费者代表与听证方的地位不对等。“消费者代表人数不占优,只要有一个消费者的意见不同,整个消费者的意见就会处于劣势,不被采纳。”
据廖冰虹回忆,听证会上他的意见被采纳的几率十次有两三次。他建议增加消费者人数,使消费者的意见成为价格听证的主要参照,解决“逢听必涨”的问题。这也是他一听地铁票价要听证,第一反应就是要涨价的原因。
3月27日,成都市发改委负责外宣的官员袁处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气急切地回应说:“请千万搞清楚,听证肯定不是为了涨价。”他强调,成都原有地铁是1号线和2号线,现在地铁线网要建成了,乘车区间肯定要增加,还涉及到多条线路的换乘,原有的票价已经不能覆盖了。
据袁介绍,这次听证是要在原来1、2号线票价基础上,平稳过渡到整个线网的定价,并把以后定价的原则都确定好。袁处长说:“我们已经做过多次解释,这不叫涨价,而是为了合理定价。”
多次参加过听证会的唐厚义仍流露出担心和无奈。他说,总有这样的情况,听证会前说不涨,会后还是涨。
文并摄(除署名外)/本报记者 王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