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中国风,捧红了服装品牌“无用”和“例外”,也将其背后的灵魂设计师推至聚光灯下。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马可在服装设计路上的轨迹,恰好印证了这句话:23岁以《秦俑》获得第二届兄弟杯大赛金奖,至今仍是获得该金奖的最年轻的纪录保持者;24岁成为首届全国十佳设计师;1995年,与毛继鸿合创“例外”女装品牌;2006年创建自主品牌“无用”;被日本《朝日新闻》评为“中国五佳”设计师之一,登上巴黎时装周舞台的第一位中国设计师……
但马可的低调是众人皆知的。2008年,洪晃在巴黎高级定制时装秀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马可,便知道她不接受采访。
有同行笑称:马可用40年的时间开辟一片新天地,接下来却忙着深藏功与名。
1972年,马可在长春出生,17岁考至苏州大学,是苏州大学首届时装专业学生,是当时模特班里设计效果图做得最好的学生,后半路出道学设计,21岁分配至广州一小型服装公司。
1994年,24岁的马可在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上夺得金奖,一赛成名,成为最年轻的国际大赛冠军。1995年,马可成立“状态工作室”,推出“例外”服饰,1996年,马可和毛继鸿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并组成夫妻搭档,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的毛继鸿负责市场、营销,马可负责设计。
据毛继鸿回忆:1996年,刚和马可做例外时,一心想做出带有自己思想的作品。那年冬天,我们将自己设计的第一批大衣带到北京和广州的小店里寄卖。例外品牌慢慢由成衣寄卖发展到品牌专卖。
2002年,马可成为唯一受邀请的中国设计师参加巴黎国际成衣展,2007年,马可推出个人品牌“无用”;2008年,马可以无用“奢侈的清贫”(Luxurious Qing Pin)为主题,成为巴黎高级时装周上第一位做压轴演出的中国设计师。
据熟识马可的业内人士透露,马可与毛继鸿正式分居后,去珠海创办“无用”。虽然马可已经离开了“例外”,毋庸置疑,她依然是“例外”的灵魂设计师。“在例外品牌发展的最重要的10年,马可都在,她塑造了例外品牌的基因。”
同马可共事过的服装陈列师李凡(化名)对其豁达、谦和的性格,格外钦佩。李凡介绍,马可是她结识的设计师、女企业家中,心性最为平和的一个,也是情商、智商均属上乘的智者。“中西交汇,有哲学智慧。”
李凡如今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她觉得自己在人生观上受马可影响较大。
马可将创作当做一条漫长的修行之路,她的理念是在最简朴的生活中,追求最为奢侈富足的精神世界。
在马可少有的媒体采访中,她曾表示:1996年创立“例外”时,发现人们的审美观是求同,而不是求异,于是就想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设计,反流行,反大众的。
据马可以前的下属描述,马可是一个活得比较真实的人,比如,她想去西藏,就会跑去那里安静地住上一段时间。
马可曾在珠海的无为工作室里写道,我的旅行越发深入偏远的与城市迥异的乡野,这些就带给我对生命价值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而马可的“无用”品牌,重新定义了奢侈:最低限度的对物质的占有,最为充实和自由的精神生活,不执着于一切世俗的欲望。
当今的世界,奢侈已不再奢侈,却有清贫最为奢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