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研究院”大卖头衔:院士5000一个
2013年04月01日04: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 [“国际科学研究院”在大卖院士头衔 ]
78岁的南昌洪都集团退休干部龚秋声在2012年6月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发件人自称姓张,是国际科学研究院北京办事处的一名主任。张主任告诉他,国际科学研究院是美国独立注册、政府资助的国际科学界荣誉性及科研咨询机构,2007年在北京成立办事处。今年分配给中国的仅有两个院士名额,这比去年中科院增选51位院士名额还要少得多,并邀请他参评今年的院士。 这名每月退休金1646元的老工程师一直自诩为民间科学家,先后申报过20多项专利。他将个人资料发了过去,很快,便被通知“评选上”了。 同时被告知的是,“需要交5000元通联费”。汇去通联费后不久,龚秋声收到了一本院士聘书和一本证书,都盖着“国际科学研究院”的大红印章,注明颁发于2012年6月。聘书上写着“龚秋声同志:兹特聘您为国际科学研究院院士”;证书上则贴着龚秋声的照片,并盖有钢印。 就是这个听起来似乎比中国科学院还要高一个级别的“国际科学研究院”,经记者调查发现存在诸多疑点:其声称的上级单位美国科学促进会表示与其并无关系,而成为客座教授或院士,似乎只需要交纳几千元的“通联费”。 明码标价的“院士”和“客座教授” 长沙理工大学教授欧阳培受聘为“院士”的过程几乎与龚秋声完全相同。早在2007年,他就收到了一封来自国际科学研究院的邮件,在交过4000余元“管理咨询费”后,他便成了这个研究院的“客座教授”。 2012年11月,国际科学研究院又发电子邮件给他,称“美国总院”每年“新增7~8名院士,今年要在北京成立分院,特在中国增补两个院士名额,欢迎他申报。不久后,他便收到了与龚秋声一样的聘书和证书。 在加入国际科学研究院的5年里,欧阳培每年都受邀参加该院举办的活动,一般都是在北京某酒店里举办2~3天的论坛,要交1000~2000元的会务费,而往返北京的交通费、住宿费则都是自己负担。 记者看到,在“国际科学研究院”官方网站的“简介”中,称该研究院有特聘客座教授57名;在网站公布的“人才队伍”名单中,则有客座教授217名。 当记者致电国际科学研究院北京办事处求证时,对方表示,研究院现在已经有近1000名研究人员受聘,网站上只公布了一部分,因为“一些老师自己有要求,不希望公开,比如一些企业里的老师”。 而针对如何能成为研究员或客座教授的问题,对方则说:“有名额的时候才能办,没名额的时候,交了通联费也办不了。得把材料发过来,我们这边看了,觉得还可以,才让您受聘。” 在2011年,一则名为《关于2011年增补“客座教授/研究员”的通知》的“国际科学研究院”红头文件中称,“经国际科学研究院研究决定,2011年增补客座教授32名,目前筹备聘任工作已全面展开。”其中提到了“客座教授”需缴纳通联经费1900元,“研究员”需缴纳通联费1300元,“均为终身制”;“申请地方行业分院或示范基地,则需缴纳一次性管理费用8600元”。 2012年10月,被曝出毕业于野鸡大学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杜文忠(见本报2012年10月22日报道《桂林一高校副教授被指“野鸡大学”毕业》),其简历中的一个头衔便是“国际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杜文忠称,他是被邀请为“终身研究员”的,自己并未为此付费。 北京办事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证实,杜文忠的确为终身研究员。 而当记者以普通咨询者身份致电该院北京办事处时,对方则表示,目前正在开展客座教授、首席专家的申报,今年新增补了10个名额,现在还有几个名额空缺,“只要提交个人资料就能参评,需一次性缴纳几千元的通联费”。 这名工作人员还透露,以后参加研究院组织的活动都需要自己缴纳会务费,“比如会务费是五六千元,您有些承担不起的话,还可以向院里申请活动经费补贴。” 鱼龙混杂的“分院” “国际科学研究院”不仅“聘请”客座教授、院士,还在全国各地发展“分院”。 其官方网站称,目前,全国共有教育、医疗、经济管理、工业、企业、文化等分院32所,在“下属机构”一栏里,列出了已经建成的10个分院。其中,华东分院只有一个院长,没有任何具体机构说明;生态科学辽宁分院有3个研究所、1个基地,其提供的网站域名却无法打开;其他几家“分院”单从名称上看就很难和“科学研究”联系到一起,比如黄冈东诺职校、山西润禾环保工程集团、贵州西南国际商务认证培训中心、广州万欣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济南协和肝病医院、青岛济青中医医院、常州大康保健药品有限公司,等等。 这些“分院”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其中一家分院河南沁阳环保分院的负责人荣一发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与该院院士、客座教授评选类似的程序,交完钱后,资质就拿到了。 “当时交了3500元手续费,就成为了分院。”荣一发说,此后,该公司每年都会收到两三次参加讲座、评审的邀请函,但“因为太忙,从来没有去过”。2012年,该负责人又收到国际科学研究院的通知,称正在评选院士,只有3个名额,要交通联费几万元。“我觉得不靠谱,还在考虑中。” 而当记者联系上“江苏分院”常州大康保健药品有限公司时,其75岁的负责人钱康南告诉记者,现在公司已经关张,加入分院“是很多年前的事,大概2008、2009年”,只交了800多元钱。“当时国际科学研究院联系到我,说如果我们要搞健康产业的项目,就打报告给他们审查,他们就会批准我们成为研究院分院。后来我们打了一个报告,他们发了一个函给我们,盖了一个公章。当时交了800多块钱,后来每年也不用再交钱了。” 同样,国际科学研究院也曾联系过钱康南,称交1000多元钱就可以成为院士。“但是我不要这些啊,我就要那个国际科学研究院的公函就可以了。”钱康南说,“研究院也没有给过经费和资料,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也不参加了。” 不存在的“美国总部” 钱康南还记得,国际科学研究院在邀请他加入时,“说他们的院长是美国副总统,叫戈尔,在北京海淀区有办事处,每年专门组织开会、活动,还有科研项目、报销经费。” 与钱康南所获得的信息一样,“国际科学研究院”的官方网站介绍道,国际科学研究院于1999年5月1日在美国华盛顿成立,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直属主管单位,在86个国家设立直属机构和办事处,每3年换一届院长,现任院长是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前副总统艾尔·戈尔,总院地址在美国纽约曼哈顿62街32号。 然而,记者搜索纽约市地图发现,曼哈顿分别有西62街和东62街,但在西62街和东62街都没有32号,更不存在所谓的“国际科学研究院”。 中国青年报记者通过邮件与该院声称的“主管单位”美国科学促进会取得了联系,对方则回复称,“美国科学促进会与这家机构没有任何关系”。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作为一个“国际机构”,其英文名称竟出现两个版本。 在龚秋声提供的2012年6月国际科学研究院颁发的“院士”聘书上,红色印章上的英文名称竟然是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而非官方网站上的则是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其院士证书上印的“注意事项”的英文翻译更是十分荒唐,如“本证书只限本人使用”被译成“I only use this certificate”。 背后的收钱机构 在2008年成为“分院”后,钱康南还拿着国际科学研究院提供的北京办事处地址,专门去找了一趟。“结果发现这个海淀区的地址根本没有人,找来找去都没有人,电话也打不通,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事情不太确切,就基本放弃了。”钱康南称,“后来,他们主动给我打过电话,说办事点还没有正式确定,后来又说他们办事处搬到朝阳区了。” 据国际科学研究院的官方网站介绍,国际科学研究院北京办事处2007年6月成立,是国际科学研究院二级单位,是受国家多部委指导监管工作的独立综合性科研调研机构,与国家多个直属科研单位是共建单位。 记者查询工商备案资料发现,这个办事处提供的注册号110108011197864,隶属于一家名为五洲博凯(北京)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个人独资企业,于2008年注册,注册资本为3万元,其提供的地址为“北京市丰台区小井村290号4号(平房)”。 可以佐证这一点的是,在《关于2011年增补“客座教授/研究员”的通知》中,可以看到,收款单位正是“五洲博凯(北京)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我们不接受采访,有好几家媒体都要找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安排。”当记者联系自称为国际科学研究院北京办事处外联部负责人的张姓主任时,对方如此回应。记者发去采访函后,这名张主任以“领导出国或出差”为由,一直拒绝接受采访。张姓主任称,该院每年一般会举办3次活动,有活动时会通知媒体记者,并询问:“你们媒体的报价是多少?” 而当记者来到其官方网站上提供的北京办事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光南里1号龙辉大厦时,发现整个13层并不存在这家单位。大厦前台工作人员表示,此前在分拣信件时曾经见过这家单位的名字,“但这段时间都没见过,可能是搬走了”。 张主任告诉记者,“我们有4个办公地点,工作人员共44人,其中外联部有12个工作人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