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达累斯萨拉姆尼雷尔国际机场,开始对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和夫人到机场迎接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 兰红光 摄 新华网
中新网4月1日电 习近平31日结束了作为国家主席的首次外交访问,境外舆论认为此次习近平的国事访问巩固了中国的外交根基。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正在超越西方;而且中非的平等合作不仅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影响力,也推动着中国朝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方的方向迈进。
着眼发展中国家和大国关系 外交首访巩固根基 香港中通社31日援引外交部长王毅的话说,这次访问是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开局之旅。首访俄罗斯,着眼于中国的周边环境和大国关系;出席金砖峰会,着眼于当今世界快速上升的新兴力量;访问非洲三国,着眼的是发展中国家这一中国外交的根基。
美国《侨报》30日刊文指出,访俄取得“出乎意料的成功”凸显中国已经占据的全球高度,接下来对非洲三国的访问则彰显中国全球外交的广度与新中国外交的历史底蕴。
新加坡《联合早报》1日称,在外交首访中,习近平本可以在金砖国家峰会间隙,安排中俄元首会谈。中国以往遇到同样情况时都作如是安排,今次却突破常规,显示了中方强烈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象征性极强的步骤,当作宣示中国新一届政府外交战略基调、倾向和重点的机会。
《联合早报》还说,对非关系是中国重要的外交基石。就地缘政治而言,非洲是中国调节与世界大国力量平衡的杠杆。中国外交的传统优势在发展中国家,而非洲则是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大陆。中国在可见的将来要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离不开非洲的支持。
美国《侨报》30日称,可以说,习近平首次外访造成了“三赢”中国、金砖五国、整个非洲都是获益者。
中国对非影响力超西方 香港《成报》称,广袤的非洲大地是前景光明的发展中地区,因而非洲成了大国外交的角力场,美国的外交就对非洲给予颇多的注意。此外,英国、法国也从未忘记在非洲的利益。
香港《大公报》1日称,近年来,西方对非洲“热情”陡增,美军非洲司令部今年将有重大“转向”;日本与非洲峰会预计将于今年6月召开;欧非峰会也将在明年初举办。
日本《新华侨报》称,中国的对非外交被日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不输给中国还真不容易。日本自二战后,对遥远的非洲大陆很少理睬,这与日本的现实主义外交有很大关系。而今,日本已经幡然醒悟,愈来愈重视非洲。
台湾《旺报》1日称,中非关系的热络说明了中国发展模式在非洲的吸引力威胁到“华盛顿共识”(西方发展经验)。
文章说,美国和欧洲国家每年对非洲的援助金额,远超过中国能力所及,效果却不如预期,关键在于西方援助非洲时往往提出附带条件。
文章还说,中非间强化彼此的包容、自律与认同,进一步深化与平衡双边关系,这个世纪中国对非洲的政治影响力,势必凌驾美欧传统强权。
“新殖民主义”不堪一击 但需要中国智慧 《旺报》1日社论称,习近平首访呈现的既是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对非洲发展的重视,也回应了西方长期对中国在非洲“新殖民主义”的批评。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称,在目前的国际关系中,西方还占据着国际正义和道德优势的高地,西方的舆论还主导和影响着世界。某种意义上,“新殖民主义”正是西方利用自己的话语权优势,故意不看中非之间的经贸关系是一种基于平等基础上的合作关系,把中国塑造成一个只重利润的国家。
文章称,“新殖民主义”论提醒中国,在发展中非经贸关系及开展对非援助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非洲虽然需要中国的投资,但在文化和价值观上,则更多受欧美影响。
同时,非洲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其现代意识正在增强。这就要求中国通过恰当的方式,积极参与、引导和塑造非洲的现代化。从而,需要中国从过去的经贸为主发展为全方位的关系,把以前不足的领域都发展起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主体地发展中非关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