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S项目组首个实验结果发布 发现暗物质可能
2013年04月04日18: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 [AMS项目组首个实验结果发布 发现暗物质可能痕迹]
中新网济南4月4日电(记者 孔凡元)4日凌晨,由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领导的AMS项目历时18年之后,首次公布其实验的第一个结果,宣布已发现了四十万个正电子,这些正电子有可能来自脉冲星或人们一直寻找的暗物质。据了解,这是目前世界首次在太空中直接观测、分析到的高能量反物质粒子。
记者当日从山东大学获悉,山东大学于2004年3月开始参加AMS项目,山东大学程林教授带领团队参与了AMS项目的热系统,针对AMS在面向太阳时外部温度远高于内部温度无法自然散热、背阳时外部温度过低可致内部元件损毁的温度环境,提出了一种利用周期性大温差变化和大热容介质传热动态特征保持探测器温度平衡的新方法。
据程林介绍,根据实验结果,AMS已在太空观测发现到40万个正电子,这些正电子有可能来自脉冲星或人们一直寻找的暗物质。初步分析显示,高能的正电子不是来自空间某个特定的方向,随着AMS数据量收集的增加,未来或可推断这些正电子是来源于暗物质粒子的碰撞或是银河系中的脉冲星。
AMS是安置于太空中的精密粒子探测装置,位于国际空间站的外部, AMS分析能力可以精确到百万分之一。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观测超过300亿个宇宙射线。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科学家历时近18年完成,实验过程可能持续15至20年。耗资21亿美元,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计划之一。
资料表明,2011年5月16日,AMS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送入太空,是目前唯一被永久安放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具有开创型的大型科学实验。AMS随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经历-40℃~+60℃的温度周期性变化,极端热环境低温则可至-90℃、高温可至+230℃,因此需要精确的热控制系统以保证其部件的正常运行。工作在国际空间站上的AMS与卫星不同,作为实验者不能像控制卫星那样控制国际空间站的方向与姿态,同时AMS必须使粒子穿越,也不能像卫星一样进行全面的隔热保护。程林带领团队设计完成了在国际空间站上运行的粒子探测装置阿尔法磁谱仪的热系统,解决了太空粒子探测的关键工程问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