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齐哈尔城南的一片耕地上,温室大棚与拆迁户自建房相间而立。
本报记者 吕博雄摄
市郊耕地上的房屋鳞次栉比,那里鸡鸣狗叫,已成一个个新村落。这是记者日前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城南看到的景象。
这些耕地上的违章建筑都是近一两年“冒”出来的,与齐齐哈尔市的新城建设项目中汇城的拆迁工作同步。
2011年,占地12平方公里,拟耗资500亿元的中汇城开始征地拆迁和建设。齐齐哈尔龙沙区大民镇三合村2700多户村民的宅基地被征收。但其中大量村民的宅基地被征收,承包的耕地却未被征。村民们出于“不能扛着锄头上楼”的考虑,以及对政府不兑现补偿款的不满,放弃搬到1∶1置换的回迁楼居住,而是在自家耕地上建起了违章新房。
一些村民指责当地政府动迁未考虑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而有关部门负责人却直斥村民抢建是为了争取更多征地补偿。
三合村村民吴海利(化名)在耕地上盖的房子将近60平方米,屋内有厨房和两间卧室,还装了暖气。这已完全超出了农地看护房的标准,按照齐齐哈尔市政府2009年发布的10号文,温室看护房面积限定为48平方米以下。
在吴海利家所在的这个新村落,温室大棚与住房相间坐落,中国青年报记者粗略计算,住户在50户左右。绝大部分住房面积都在50~60平方米之间,都通了电,用院墙围起了院落,有的大门上还贴着春节的对联,与其他北方农村永久住宅并无区别。
吴海利说,这个新村落是被征宅基地的同一村民小组的人重新在耕地上聚居形成的。三合村的其他村民小组也在各自村组的耕地上形成了新的聚居点。耕地上的各个聚居点的总户数有近200户。
吴海利不想上楼。除了上楼新增加的诸多生活费用外,拖拉机和农机具的放置对于他是个大问题。再者,他种的葡萄需要他就近居住,花费大量时间侍弄。
在征地拆迁前,吴海利原打算为儿子在宅基地上新盖一座瓦房,也就6万元的成本,但若上楼后,吴海利没有财力再为儿子在城里买楼房,所以只好把回迁楼房许给儿子,自己在耕地上盖房。
他的住房和院落已经占去他家4亩耕地中的一亩,每年又减少了很多收成。为了增加收入,他这两年在耕地上增加了投入。盖新房和在农地上的投入让吴海利负债不少。据了解,吴海利这个村甚至有人因为拆迁的变动背上了十几万元的债务。
吴海利觉得在耕地上建房是无奈之举。记者采访的其他几户村民也是类似情况,持同样的看法。龙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常国庆则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村民更多是在考虑通过抢建争取拆迁补偿款。常国庆说,村民也知道城市近郊的新一轮拆迁早晚都会到来。
而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的当地农村住房的建筑成本数据,却不能支撑常国庆这种观点。据了解,当地农村建房,每平方米的成本都在700元左右,其中仅用工成本就要达到120元左右。而齐齐哈尔市政府2009年的10号文中规定,三种不同标准的温室看护房拆迁补偿分别为180元、400元和500元。况且,吴海利们的住房还极有可能被认定为违章建筑,被零补偿拆除。
据了解,龙沙区政府2011年曾经在耕地上的村落附近张贴公告,要求拆除违章建筑。但此后,并无进一步动作。
让村民们坚定地在耕地上建房的理由还有另外一点:政府承诺的补偿款项并未到位。村民甚至担心以后这笔款项能否到位。
吴海利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宅基地补偿款在哪里,甚至连一平方米补偿了多少,他们也不知道。
中国青年报记者找到三合村委会,并未见到该村村委会主任。该村的党支部书记唐正阳称,他不知道该村拆迁补偿的标准,宅基地补偿款也并不在村集体。
而常国庆则说,宅基地补偿款按理应该在龙沙区农委经管站,但中国青年报记者通过龙沙区委宣传部试图联系该区农委未果后,该区委宣传部至4月7日,也未提供许诺提供的该区农委的相应书面说明。
与宅基地补偿款一样不知去向的还有一笔应每月按时发放的临时安置费。常国庆解释说,这笔钱是要等拆迁户回迁入户后才能发放。
三合村的村民为什么会同意拆迁?按照常国庆的说法,在征地拆迁前,政府有关部门调查了解,该村大部分住户都是同意拆迁的,都表达了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但村民觉得随后的拆迁许诺却打了折扣,而且官民博弈的各种变数也酿出多起恶性事件。
据央视网报道,去年3月24日,承包三合村拆迁项目的某拆除公司5人蒙面手持斧头闯入村民瞿龙华家,将瞿龙华夫妇砍伤。
该村村民韩明华也在网络上发布视频称,去年在未签协议的情况下,自己的房屋被半夜拆除。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