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热闹的笼舍如今“鸡去笼空”,只剩下一个个水槽空荡荡地挂着。
|
养鸡户尹玉凤欲哭无泪。
|
文/片 本报记者 宋立山 任志方 实习生 周昌
7日下午,记者探访了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林家村的多位养鸡户。虽然截至目前,山东省尚未发现H7N9病例,但是由此引发的市场连锁反应导致活鸡价格大幅跳水,部分赶在“风口”上的养鸡户首当其冲,损失惨重。
连夜卖掉4500只鸡,赔了一万多
尹玉凤是历城区董家镇林家村的一位养鸡户。正月初六,当别人还在走亲戚串门时,尹玉凤就开始忙活着清理鸡棚了。正月初十,正式上了4500只鸡苗,这是今年的第一棚鸡。她心里盘算着,如果每只鸡能挣3块钱,两个月下来,就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一个星期前,眼瞅着50多天的辛劳马上就有回报,谁料千里之外突然传来H7N9疫情。虽然截至目前,山东省尚未出现H7N9确诊病例,但是活鸡价格已经大幅跳水。
“跌得太快了。”尹玉凤说,此前活鸡的收购价格是4.7元/斤,H7N9病例爆出之后,活鸡价格开始下降。6日下午,收购商开出的价格已经跌到3.7元/斤。尹玉凤本来还想再沉一下,等这阵风刮过去,价格上来再卖,但是到晚上11点时,价格又跌至3.4元/斤。她不敢再等了,当天晚上将4500只鸡全卖了。果然,第二天早上的收购价格又跌至3.2元/斤。“根本耗不起,一棚鸡每天能吃掉1000多斤饲料,光饲料钱就得1800元。所以,只要出笼的时候赶上了,躲都躲不过。”
尹玉凤算了一下,这棚鸡一共赔掉一万多元,而如果没有H7N9风波的影响,即便成本再高一些,这棚鸡至少也能净赚7000多元。
林家村的6个养鸡户均不同程度遭受损失,王莉几乎与尹玉凤同时上了4300只鸡苗,同样损失上万元;王光娥比尹玉凤早五天上鸡苗,早几天出笼,少损失了几千元。为了省钱,她们不请专业的抓鸡队,自己亲自上阵,四五千只鸡装上车,手上一片红肿。
养了三次鸡,摊上两次“大事儿”
“一共养了三棚鸡,赔了两次。”尹玉凤说,第一棚鸡出笼时,价格不高不低,一共挣了5000元钱。第二棚鸡出笼时,正好赶上速生鸡事件,每斤跌至3.7元,一下赔进去七八千元。养了两棚鸡,一分没回本,还搭进去2000多元。“不养鸡了!”一气之下她又去劳务市场打工,几个月下来,又攒下一笔钱。几经权衡,为了照顾上学的孩子,她和丈夫又决定回家养鸡。没想到这次又赶上H7N9,又赔进去一万多元。
他们每三天就会喷一次消毒液,每五天就会清除一次鸡粪,每七天就会给鸡喝一次防疫药水。尹玉凤说,如果发生大规模疫情,最受伤的是养鸡户。对于这一点,养过8年鸡的王光娥体会更深。王光娥说,8年来她经历过不少类似风波,虽然多数后来都被证明没有那么严重,短暂恐慌之后,该吃的又开始吃了,价格也上去了,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但是总有那么一批赶上风口的无辜养鸡户遭受一次重大损失。
政府能否 给些补贴
“我们养鸡户太不容易了,熬多少夜才能养出一棚鸡啊。”尹玉凤说,头10天的小鸡最折腾人,对温度要求非常高,每个小时都要往火炉里填一次煤,往水槽里倒一次水。由于害怕出问题,晚上她干脆就睡在鸡棚里,找几个塑料箱子拼在一起,搭成简易的床铺,一晚上定七八个闹钟,刚眯一会儿就又得起床。“有时候三天三夜不出鸡棚,连眯一会儿都不敢,生怕睡着了出事儿,出来之后都不知道头晌还是后晌了。”
“这是我养过的最好的一棚鸡,红红的鸡冠子,雪白的鸡毛,谁见谁说好,可偏偏就碰上了这阵风!”尹玉凤眼圈发红,泪珠在眼眶里打转。她说,快达到出笼期的前几天,自己几天几宿睡不着觉。”
尹玉凤说,没想到不但没有挣到钱,还又赔进去一万多。“政府能不能给养鸡户一定的补贴?或者适当给养鸡户发放小额贷款也行。”尹玉凤说。
分析: 高密度养殖 成病毒温床
禽流感再袭,十多年来,从H5N1、H9N2到H7N9,禽流感频频“光顾”我国,花样不断翻新。虽然原因尚迷雾重重,但密度高、卫生差的家禽业养殖现状,已然成为病毒滋生的“温床”。
据不完全统计,禽流感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大范围发生,在全世界已经有十多次,我国更成为“重灾区”之一。部分专家认为,这与我国现有禽畜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不科学的运输手段等分不开。
不少禽类养殖户减少场地投入、以数量取胜,“过密化”饲养成为禽流感传播的重大安全隐患。
天津一家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肉鸡通常采取高密度养殖,不少养殖场一平方米挤着十几只鸡,很容易发生疫病。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上海生态学会顾问徐宏发说,狭小的空间里动辄养殖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只家禽,大大增加了病毒、细菌的传染风险,变异速度也有可能加快。“超过一定规模后,密度每增加一倍,感染疫病的风险要增加六倍。”中国兽药协会副秘书长王忠强说。现在一些养殖小区没有按照标准建设,没有形成饲料和防疫统一。专家表示,阻击禽流感,源头的监控和预防必须到位。
据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