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星期日时报》4月7日文章,原题:习近平,我的中文老师 去年年初,我掌握的中国惯用语还仅限于在学校学到的那些简单的四字成语。例如,人山人海、同甘共苦、千变万化等等。最近一段时间,我对中国古语、诗词摘录和格言警句有了突飞猛进的了解,常常让我在北京的同事感到惊讶。
为强调带头表率的重要性,我会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表达行动比空谈重要,我会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些语言瑰宝并不是我偷偷上语言培训班得来的,而是通过认真留心一个人的讲话学到的,他就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
自去年11月,我经常对习近平的讲话进行报道。和很多人一样,我也对他的言谈印象深刻。这倒不是因为他所提出的“中国梦”,也不是因为他在保卫领土主权上的言论,而是源于他的讲话风格简洁生动、通俗易懂,让人耳目一新。
举个例子。上月在莫斯科一所大学发表演讲时,习近平强调反对干涉别国内政。他说,必须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他运用“鞋子理论”进行比喻:“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其含义是,中国和俄罗斯最清楚什么样的发展模式适合自己。
还有一个例子。习近平赴南非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之前,有记者问他领导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有何感受。他回答说,中国有句古话,“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句话在这里的意思是,干部遴选机制是一级一级的,丰富的基层经历能够为日后治理泱泱大国打好基础。他还把治理国家比作烹饪家常菜,认为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不可懈怠马虎。
即便是较为挑剔的香港和台湾媒体,也被习近平朴实的讲话风格所征服。有些报纸还经常刊登他的一些语录。网民们也对他的讲话赞赏有加。一名新浪网友在微博中写道:“新任主席的讲话浅显易懂,罕有空话。”
有媒体专家认为,习近平早年上山下乡的经历令他更愿意贴近普通民众。中国经常觉得自己遭到误读。如果更多领导人以习近平为榜样,或许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外国记者更好地了解中国,至少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中文。(作者KorKianBeng,田颖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