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巴黎橘园美术馆里的“意大利印象派”
原标题 [随笔:巴黎橘园美术馆里的“意大利印象派”]
新华网巴黎4月9日电(记者 梁霓霓)9日是巴黎橘园美术馆的闭馆日。收藏在此的莫奈名作“睡莲”会真正在这儿“睡”上一天,少了平日的大批参观者,这栋淡黄色的建筑内显得有些空空荡荡。即将于10日拉开帷幕的“马基亚伊奥利画派1850-1874,意大利的印象派?”正在这里静静地举行预展。
同如雷贯耳的印象派相比,马基亚伊奥利画派的名字多少让人感到陌生。展览策划人伊莎贝拉·朱莉亚-丹尼说,即使在法国,这个画派也鲜为人知,不过它却是意大利现代绘画的先驱。橘园美术馆1978年举办过该主题展览。时隔三十余年,博物馆历经两年半时间的筹备,从意大利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者处收集了87幅作品,出自该画派的18位画家之手,以飨观众。
1850年,一群经常在佛罗伦萨的米开朗琪罗咖啡馆聚会的年轻画家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团体。“马基”(Macchie)在意大利语中是“斑点”的意思,1862年,有记者撰文以“色斑画派”来揶揄这群年轻人,因为他们的作品多以对比鲜明的色斑色块构成,不过后者后来欣然接受了这一名称,并以此为画派命名。
这群年轻人虽然都接受过正规的学院教育,却致力于开创新的艺术流派,脱离当时在意大利艺术界占有主导地位的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他们摒弃传统的宗教画内容,坚信艺术家只有通过个人的表达,才能对社会作出公正的评价,而艺术必须生动而真实地表现哺育它的社会。
受到法国巴比松画派的影响,这些画家走出沉闷的画室,在托斯卡纳的骄阳下,对景写生,以真诚的笔调描绘家乡的风光和风俗,创造性地推动欧洲的现代主义美术运动。由于喜爱画明朗灿烂的阳光和生物,与稍晚出现的印象派有相似之处,所以马基亚伊奥利画派才被后人类比为意大利的印象派。
马基亚伊奥利派画家的视野现实而广阔。他们寄情于家乡的一草一木以及辛勤劳作的人民,郁郁葱葱的草原山岭、头顶陶水罐回家的村妇,奋力拖拽缆绳的纤夫,甚至在写生过程中神情专注的同伴都成为描画的对象。伊莎贝拉·朱莉亚-丹尼说,这些年轻画家当时生活窘迫,但对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让他们难舍画笔。没钱添置画布,画家就地取材,在雪茄盒上作画。虽然木板面积有限,但是,木头天然纹理与彩色斑块有机地结合,让油画呈现出独特神韵。
除田园生活外,画家以细腻的笔触展示当时意大利资产阶级悠闲而富足的生活。《午餐后》描绘的是一群妇女的休闲生活,在紫藤架下,一位女士手持白绸扇,耐心等待侍女端来饮品,而她的另外两个女伴则正在看着身边的小女孩比划着什么。人物的服饰、发型和表情刻画得细致入微,一切都显得恬淡自然。
然而,生活并不总是温情与惬意。在马基亚伊奥利派画家生活的时期,亚平宁半岛正经历着重大的历史变革。通过多次战争,意大利最终取得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画派代表人物乔凡尼·法托里于1880年创作的《坠马的士兵》反映了当时战斗的惨烈。一名重伤的士兵从马上摔下来,身体却被狂奔的坐骑拖拽,口中与身上的鲜血在地上留下长长印记。对马基亚伊奥利派画家而言,为捍卫这片土地所抛洒的鲜血也属于他们。代表画家拉法罗·赛尔内西战死沙场,而另一位画家吉赛普·阿巴蒂则失去了一只眼。
参观将尽,伊莎贝拉·朱莉亚-丹尼解答了记者的最后一个问题。其实,马基亚伊奥利画派与后来出现的法国印象派并没有直接关系,二者在画风上也存在差异,这是此次展览名称为何要以问号结尾的原因。不过,她认为马基亚伊奥利画派对意大利绘画艺术的影响并不亚于印象派在法国的影响。参观者将不仅有机会欣赏法国印象派画家的杰作,也可以在这里感受一段不朽的艺术史,领略一下为意大利留下“印象”的画家与他们的作品。
作者:梁霓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