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如何让1500多万农村贫困残疾人稳定脱贫
2013年04月10日17:07
来源:中国政府网
原标题 [分析:如何让1500多万农村贫困残疾人稳定脱贫]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新华社记者 黄小希)时值春耕,农业部、中国残联已联合下发通知,就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提出要求,为这一亟待帮扶的人群送去技术、补贴等“及时雨”。
按照2011年国家颁布的扶贫标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统计,目前我国有农村贫困残疾人1500万以上,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2%以上。
家庭无任何收入,或者年收入仅几百元,多数家庭靠政府救济和亲友接济……有关专家表示,农村贫困残疾人由于身体条件所限,劳动能力弱,一般的扶助手段难以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解决贫困问题。
《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残疾人不愁吃、不愁穿,全面保障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教育、住房和康复服务。”“稳定实现”意味着稳定脱贫。这个目标,能实现吗?
数据显示,经过20余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已有213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问题,70多万户残疾人家庭的危房得到了改造,全国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5226个,集中安置和辐射带动贫困残疾人36万人。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例由2007年的84.4%上升到2011年97.4%,国家累计投入近130亿元康复扶贫贴息贷款,扶持230余万贫困残疾人开展种植、养殖、加工和家庭副业项目。
在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农村贫困残疾人对发展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由此进入能力建设阶段。
专家建议,努力提高以“四保一救”(低保、新农保、新农合、保障性住房和救助救济)为主体的农村社会保障对残疾人的保障水平,实行普惠基础上的特惠政策。强化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扶持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中央有关部门应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残疾人扶贫基地发展,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作用。多渠道增加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投入,增加扶贫信贷规模和品种,积极探索试行残疾人信贷风险担保制度,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尝试开展农村残疾人个人信贷担保金试点,切实解决贫困残疾人贷款难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由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农村残疾人对外部因素的依赖性较大。这导致他们不仅脱贫困难,脱贫以后仍然十分脆弱,一旦遭遇变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外部支持,很容易再次坠入贫困的泥淖。
“没有稳定的制度性保障和持续的资金支持,要让农村贫困残疾人稳定脱贫是很困难的,对于处在弱势地位的残疾人群体,实现生产生活方面的全面参与和发展,更加需要制度性保障。”中国残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制度保障才是最长效的扶贫手段,要在巩固扶贫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
2012年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残联联合出台《“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在2011年至2015年,全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帮扶10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稳定脱贫。
让1500多万受各种劣势羁绊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彻底走出贫困,无疑是一个亟须破解的课题,无疑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项社会保障和扶贫开发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相信这一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来源: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