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春天的绿色使者
2013年04月11日08:31
来源:国家林业局
原标题 [美丽春天的绿色使者]
初春塞上,万物复苏,一派生机盎然。
贺兰山麓、黄河滩涂、大漠戈壁,又出现熟悉的橄榄绿。武警宁夏总队数千名官兵顶风沙、战严寒、破冻土,仅用7天就种树10多万棵,为驻地增添了片片新绿。
近年来,在他们辛勤汗水的浇灌下,4座郁郁葱葱的武警万亩林已分别坐落宁夏南北,几百万棵绿树如卫士般阻挡着塞外风沙、保护着生态环境,为群众送来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春天。
播撒绿色带来生存希望
宁夏三面环沙、干旱少雨。1999年,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在宁夏开始实施。该总队积极响应号召,派出1000多名官兵赴吴忠市红寺堡区担负植树造林任务。
走到路的尽头,官兵们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方圆几十里全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戈壁滩,没有一丝绿色,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由于实施扬黄灌溉,地面盐碱已被黄河水冲走,只留下硬如铁块般的白浆地,发出刺眼的白光。
手捧着带着几个小嫩芽的新疆杨苗,大家像抱着襁褓中的婴儿般小心翼翼。植树整整15天,官兵们的心情沉重了15天,因为相信树能活的人并不多。大家都说种的不是树,种的只是生存的希望。
第二年,当官兵们再次来到这植树时,心情更加忐忑。走过几座泵站,再翻过几座土山,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看,咱种的树活了……”有人惊呼起来,大家全都凑到窗户边,只见四面环山的戈壁滩里,一排排小树苗竟长了1人多高,绿油油的一大片,在光秃秃的世界里格外显眼。所有官兵欢呼雀跃,纷纷向这久违的绿色挥手敬礼,许多都流下了热泪。
13年来,官兵们每年都要到这里植树,累计已达100多万棵,红寺堡区的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三年两头旱,十种九不收”的现象成为历史。数十万移民纷纷走出大山,搬迁到这里安居乐业,成为宁夏改善民生的“一号工程”。
挥洒汗水换得碧水蓝天
“十一五”期间,宁夏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依托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吹响了防沙治沙的号角。总队官兵主动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
贺兰山滚钟口,官兵们遭遇有史以来最难啃的“硬骨头”。狂风卷着沙尘从大山“风口”里吹出来,不到半天就把嘴唇吹裂;荆棘丛生的山坡上全是石头,工具碰上铿然作响,手一会儿就磨出血泡,半天时间连拳头都攥不住;刚端起饭盆,一阵风吹来,里面全是砂子……
望着眼前的高山,总队副参谋长申明珠作了深情动员:“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肩更高的山,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官兵们合理编组,根据不同地形、不同任务强强联合或强弱搭配;合理使用工具,一把镐、两把锹,镐不停、锹不停,攻下一个又一个山头;合理评比竞赛,成立党员突击队,战天斗地的豪情一浪赛过一浪。
像这样的场景其实还有很多。为保护母亲河不受污染,官兵们顶着大雨,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黄河岸边的烂泥滩里植树,打造出一条贯通宁夏南北300多公里的景观带,成为宁夏“黄河金岸”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释放大爱扮靓第二故乡
“我们是在为一群孩子的明天而植树”,直属支队警务股参谋曹树益至今提及当初植树的初衷时仍激动不已。
2007年,曹树益随部队到吴忠市太阳山镇植树时,发现学校里的孩子们由于环境原因,脸上都是清一色的“红二团”,身体也都因营养不良而十分瘦小,与实际年龄差距很大。
“这里的农民一年买水花的钱比买粮花的钱还要多,孩子走在路上的时间往往比在学校上学的时间还要多,还有看病难、住房难……”听着村支书的介绍,时任总队副政委孟祥春当即动员大家自发捐款。
笔者了解到,每次部队植树,都有许多当地企业家自发前来慰问;许多群众纷纷送来烤土豆、煮鸡蛋等慰问品,都被官兵们婉言谢绝。他们自觉尊重当地回族风俗习惯,始终坚持做到助民不扰民、解难不添乱。
近年来,该总队先后参与多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建起全国保护母亲河工程宁夏银川武警万亩林、吴忠利通区项目武警万亩林、石嘴山市贺兰山地质公园武警万亩林和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工业园武警万亩林,累计植树450多万棵,治理湿地420余亩,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高润 雷铁飞 代有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