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中访问台湾二战战俘营。来源 台湾《联合报》
中新网4月12日电 台湾文化部门负责人龙应台日前到新北市瑞芳区金瓜石太子宾馆、金瓜石战俘营及水湳洞山城美馆考察。台湾《中华日报》11日发表文章称,台湾之所以有族群问题就是因为偏狭的、扭曲的史观作祟,金瓜石战俘营所映现的台湾战俘营史实,应可做为“多元历史多元包容”的启示。
全文摘编如下: 龙应台日前到新北市瑞芳区金瓜石太子宾馆、金瓜石战俘营及水湳洞山城美馆考察。龙应台在已辟建为“国际终战和平念园区”的金瓜石战俘营浏览沉思后表示,“当我们把金瓜石战俘营做为历史的纪念的时候,其实必须审视这段历史的复杂性,而不应只是单一线条的史观”。
“国际终战和平念园区”金瓜石战俘营是二战末期日本在台湾设置的战俘营之一。除了金瓜石战俘营之外,尚有台北、台中、员林、斗六、白河、高雄、屏东、花莲等地15个战俘营,凡此战俘营关押的都是日本南侵时虏获的美、英、澳、纽、荷、加及南非等盟军官兵,其中以金瓜石战俘营规模最大,最多曾关押战俘1000多人。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说不尽壮怀激烈慷慨挺昂,但战争由来是人类最卑劣、最残酷的杀戮,人类发展史实则是一部战争史。二次大战全球计有61个国家及地区卷入,19亿以上人口在连天烽火下辗转流离,1亿多名官兵被驱遣到战场参战,参战的盟军、轴心军人死伤难计其数,同时有无从统计的官兵成为战俘。
二战末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台湾做为日本的占领地,乃成为日本南侵的根据地,庞大的战争资源从台湾送到前线,一批批的战俘从前线送来台湾关押,多达16个的战俘营遂相继在台湾出现。台湾战俘营所关押的盟军,在苦役中过着看不到明天的日子,多少人在劳役时倒地不起?又有多少人营养不良或身染恶疾而暴死他乡?
日本投降、二战结束后,台湾战俘营苟活残存的战俘被遣返,应仍挥不去饱受屈辱的战俘梦魇,暴死的战俘则连一方“望乡”的墓碑都找不到,了无踪迹可寻的遗骸在荒烟蔓草中不知魂归何处。金瓜石战俘营弃置漫长的时间后,战俘营遗址终在1997年辟建为“国际终战和平念园区”。
新北市府瑞芳区公所对于“国际终战和平念园区”提供了必要的兴建资源,成立的台湾战俘营纪念协会,每年都会在园区举行追思活动。园区的纪念碑镂刻着“这座公园将是一个永久的纪念地点,也是对所有二次大战期间曾在此地及岛上其他战俘营受尽苦难的战俘们永远的致敬”。然而,谁曾想过让台湾战俘营写入历史?
二战之后形成后现代主义历史概念,在“历史论述过去,但绝不等于过去”基础上,多元审视历史论述方法与解读模式,从而淬炼出多元的思维空间和包容的襟度。台湾之所以有族群问题无外乎是偏狭的、扭曲的史观作祟,金瓜石战俘营所映现的台湾战俘营史实,应可做为“多元历史多元包容”的启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