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举措破解“垃圾围城”困局
2013年04月12日19: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 [中国多举措破解“垃圾围城”困局]
在垃圾处理场里插入管道,将堆积发酵产生的沼气收集起来,通过脱水、提纯、升压之后进行燃烧发电,南昌市麦园垃圾发电厂将臭气熏天的废气变成了绿色清洁的电能,不仅减少了废气排放,每年还能获得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麦园垃圾场建于1997年,是南昌市唯一的一家垃圾处理场。每天从各县区汇集到这里的垃圾超过2000吨,遇上节假日高峰更是高达2700吨,大量垃圾长年累月堆积所产生臭气曾让附近居民叫苦连天。2007年,南昌新冠亿碳能源开发公司进驻这里,将沼气收集起来燃烧发电,每年消耗的沼气达到900万立方,发电量近2000万千瓦时,每年电价收益1000多万元。
“沼气燃烧后的成分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都是可以直接排放的”,南昌新冠亿碳能源开发公司办公室主任黄夏冰告诉记者,沼气发电不会对大气产生二次污染。相反,燃烧消耗掉的沼气可以减轻温室效应,有利于节能减排。
据介绍,麦园垃圾填埋沼气发电工程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项目已被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执行理事批准注册,减排量从2009年11月30日算起,“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量约12万吨,此前我们在欧洲市场已成交的两笔交易收益加起来超过100万欧元”,黄夏冰说。
上述例子是中国各地寻求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尝试之一,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如何处理日益增多的城市垃圾已经成为中国各地普遍面临的难题。
此前出版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对策》介绍,“垃圾围城”将使京津冀地区深陷窘境。以北京为例,2009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669万吨,日产生量1.83万吨,但全市垃圾日处理能力却只有1.27万吨。
随着垃圾数量增多,低成本、易操作的垃圾填埋方式已经让一些大城市难以承受。京津冀蓝皮书预计,按照现在垃圾产生量和填埋速度,北京市大部分垃圾填埋场将在4、5年内填满封场。专家估测,单就解决垃圾填埋问题,从2011年到2020年,北京就需要3200亩土地。
为了节约用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开始采用焚烧发电来解决垃圾围城的困局。北京正在兴建的鲁家山垃圾焚烧厂设计处理能力为5000-6000吨/日,建成后将成北京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项目。上海也将在十二五期间新增16900吨/日垃圾焚烧处理能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垃圾围城现象已经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甚至县城蔓延。在江西景德镇,每天400吨垃圾被运送到距离市区15分钟车程的垃圾填埋场。场长于云海告诉记者,为了延长垃圾场的使用年限,垃圾场引进社会资金组织人工对运来的垃圾进行分拣,“可回收利用的打包运走,剩下的进行填埋,这样下来大约能减少30%的垃圾。”
在江西省新建县望城新区,政府为了鼓励垃圾回收,从2010年6月起推行“垃圾换物品”计划,居民每收集1公斤生活垃圾送到环卫站,就可以领取0.5元的购物券。“我就是在屋前屋后,天天都拣,换肥皂、牙刷牙膏、油米等生活用品”,60岁的雷永富是这一计划的热心参与者,几乎每隔上两天,就会往环卫站送上几袋垃圾。望城新区物管所所长夏卫国说,计划推行以来,垃圾随意丢放的现象越来越少,街区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记者刘彬沈洋)
作者:刘彬沈洋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