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太不离不弃
照顾两智障儿61年
即日起本报面向河北城乡,征集70岁以上的高龄慈爱老人
在辛集市中里厢乡泊庄村,几乎每户农家都由喜庆的红砖墙围起,84岁的张小仅与两个智障的儿子住在村子中心,的家没有院墙,泥泞的院落里,因年久而变得发黑的土坯房已经坍塌了两间,仿佛已经无人居住。村民们告诉记者,张奶奶已照顾两个儿子61年了。
我们身边不难发现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本该尽享天伦之乐,却在照顾膝下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女,或是照顾着更加年迈的长辈。即日起,本报联合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面向河北城乡征集70岁以上的高龄慈爱老人,为他们进行现金资助、实物资助、脱贫帮扶以及志愿者上门服务。
■故事
木板凳搭的床
娘仨睡了几十年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辛集市中里厢乡泊庄村,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张小仅老人家。
掀起房门上悬挂的破烂不堪的门帘,记者看到正在舀大米的张小仅,她拿起煤球炉子上冒着蒸汽的铁锅盖,将铝勺里没淘的米一下倒进开水锅。
“你来了?”看到记者后,张小仅反复叨念:“我们生活没困难,饿不着,村里给我安了水管和灯泡,没要钱,你们还老来看我……”
张小仅颤颤巍巍说话间,记者感到坐着的床板很咯,掀起一张单薄的满是油污的灰床单才发现,所谓的床,不过是六七条长板凳拼在一起,再放上几块两寸厚的木板而已,张小仅和两个儿子就是在这样的两张“床”上睡了几十年。
虽已年近九旬
照顾俩儿一日两餐
张小仅说,她十几岁嫁过来后就一直住在这间屋里,七十年了。
“这么多年都是您自己做饭?”记者问。
“恩,俩孩子不会。”
“除了熬粥还做别的么?”
“麦子换馍馍、还有咸萝卜”
每次交流,记者都得凑到她耳边大声地、一字一顿地重复几遍,张小仅耳朵背,近几年已经很难正常跟村里人交流了,跟两个儿子交流也多是靠嘴型、表情、手势。张小仅说,照顾俩儿子她习惯了,“一天做两顿,不累!”说话间,她44岁的二儿子突然从外面进屋,朝着炉子上铁锅走过来,鼻子里哼哼着。
“他饿了。”张小仅习惯了二儿子用这样的方式跟她交流。
“她的二儿子不会说话、也不会干基本家务。”村民们说,大儿子相对好些,虽然不会做饭,但知道去捡拾别人家扔出来的废报纸、废纸箱、废纸盒,回来卖点钱补贴家用。平日里,大伙经也常会过来送些吃的,老人家里有什么修水管、修电线的活儿,也会过来帮着干。
卖废品的钱
老人每笔都记账
中午时分,张小仅61岁的大儿子扛着上午捡拾的半编织袋废纸回来了,远远看到家里来了陌生人后,不敢上前。紧接着,一辆三轮车拐进了院里,“我经常来这儿收废品。”那人告诉记者,平时每隔十来天来收一次。
“十来天捡回来的废品能卖多少钱?”面对记者的询问,大儿子腼腆地笑了笑,没说话,爬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一份天真。
“多数时候能卖个八块、十块。”收废品的老李头接过话茬说,他将废品分类后一一过秤,然后把斤数和钱数记在一个破旧的小学生作业本上。“你看好了昂!”老李头算好帐,掏出两张十元钱递了过来。尽管只有两张,张小仅还是用蘸着口水的手指头数了一下,然后掏出棉袄里的手绢,像包婴儿一样将钱包裹起来后放回棉袄兜里。同时将老李头刚才记账的作业本折了一下装进口袋。
“那个本是老太太的账本,”老李头说,他付钱之前都会在本上写下每笔交易的详细记录。
怕儿子找不到家
她不肯不搬离祖屋
泊庄村村主任杨杏礼告诉记者,张小仅共有六个子女,四个闺女,两个儿子。两个儿子智力发育迟滞,小儿子还是聋哑人。四个闺女成年后全嫁了出去,家里只剩下两个儿子和张奶奶老两口。二十年前,张奶奶的老伴也去世了,她就独自拉扯两个儿子。
杨杏礼说,目前张小仅母子三个人分别吃五保和低保,村委会常常惦记着他们娘仨。去年,他们几个村干部找了一套没有人住的红砖房,希望娘仨搬过去,但老人执意不肯。老人说,她在这里生活了70多年,两个儿子也都一直住在这里,怕搬家后两个儿子出去玩回来找不到家。
“好多人都惦记着我,给我送米送面。”老人一遍一遍地念叨着。杨杏礼说,村里会好好照顾他们,让他们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活动
寻找身边的
“高龄慈爱老人”
生活中,我们身边不难发现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已进入高龄,本该尽享天伦之乐,但却还在照顾着因为种种原因,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女;还有一些老人,本应尽享天年,却在照顾着年事更高的老人。
为此,昨日上午,由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省老龄工作委员会、省老年事业促进会、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征集和关爱高龄慈爱母亲”公益活动在石家庄启动。本次活动的征集对象是河北城乡70岁以上的高龄慈爱老人,通过本次征集,将对全省1000名家境困难的高龄慈爱老人进行资助和帮扶;事迹特别感人的慈爱老人,将参选“感动河北十大高龄慈爱母亲”评选。
即日起,本报联合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征集70岁以上的高龄慈爱老人,为家境困难的他们进行现金资助、实物资助、脱贫帮扶以及志愿者上门服务。
征集范围:无论是照顾膝下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女,还是照顾更加年迈的长辈,只要她(或他)用羸弱的身躯撑起一片天,身处困境仍不折不屈,是河北城乡70岁以上高龄慈爱老人,我们就会对他们给予关注。
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老人,或能提供货相关线索,请拨打83830000与我们联系。
■文并摄/本报记者赵雪飞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