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二
一边悬崖一边峭壁
“抠”出路来 踏出路来
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狭窄的作业面上,推土机、挖掘机发出强烈怒吼,一次次撬动着几吨十几吨的巨石,一次次挥动巨铲横扫障碍,一点点把道路“抠”出来。这是清晨记者在前往宝兴的途中见到的情景,而类似场景正在芦山灾区的多条道路同时上演。抢修的同时余震不断,滚落的石头砰砰地掉在路上,抢修人员称“有时‘连滚带爬’才躲过‘一劫"。
20日夜间,参与救援的宜宾公安消防支队组建“冲锋小组”,由支队长王伦建带领10名官兵连夜向前“冲锋”,在左边是悬崖、右边随时可能有塌方滚石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经过一夜的徒步跋涉,于21日早6时抵达宝兴。
武警某部在得到地震消息后,立即出动工程救援队和医疗救护队,20日16时到达芦山县,得知宝兴县灵关镇灾情严重,又迅速向宝兴县进发。途中,山体塌方,道路中断,部队改为急行军,在异常难走的路上100分钟跑步急奔10多公里,于21日零时30分到达灵关展开救援。
21日一早,得知宝兴县城情况不明,这支部队又派出了160名成员,两个半小时奔袭19公里到县城。一条又一条生命通道,就这样硬是用双脚踏了出来。
故事三
一家四口被埋 乡亲们挖了五六个小时
地震发生后,县城里700余人的自救队伍迅速组成,立刻展开搜救;医疗力量马上集结,临时集中医疗点第一时间搭成。
“要是没有大家守望相助,我们一个都活不成!”家住宝兴县新桥西街的洪雯告诉记者,她家6人中3人被埋,是镇上干部和周围乡亲一起,把他们挖了出来。
没有专业工具,大家就用锹挖、用手抠。这一刻,不管认识的,还是陌生的,大家勠力同心,争分夺秒,只为抢救废墟下的生命。
“不少人手都挖出了血。”一户人家女主人吕寿琼说,她家有4人被埋,大家挖了五六个小时才挖出来,2名重伤的已送往雅安救治。
“还能动的,都在救人。”57岁的李英俊是唐山、汶川、玉树、彝良四次地震的志愿者,此次“芦山地震”时他正住在宝兴。几乎是出于习惯,他开上装有全套救灾设备的汽车,就朝房屋垮塌最严重的地方驶去……
同一时间
11:06
宝兴县打出电话
15:35
宝兴县迎来光明
19:30
“芦宝”生命线打通
21日上午,一架军用飞机出现在宝兴上空,一个大包裹空投而下,里头装着中国电信的一套微站、一个油机和两套便携式卫星基站。11点06分,宝兴县电信用户终于打出了电话。人们激动地欢呼起来。随着中国移动机降突击队、中国联通突击队陆续到达,宝兴的通讯信号一个点一个点地恢复起来。
而国家电网公司的一支73人抢修队凌晨出发,带着8辆应急发电车、35台发电机,从芦山县向东经过汶川,绕道百余公里,翻越78年前中央红军长征时曾经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从北侧抵达宝兴。
15时35分,宝兴县震后首次迎来光明,陇东镇、五龙乡送电成功。17时,震中芦山县城通往宝兴县灵关镇的道路已抢通。
21日19时30分,经过武警交通二总队与四川当地交通部门17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宝兴县灵关镇苏家岩段成功开辟便道,芦山县至宝兴县的省道210线最后一处阻断处彻底打通。芦宝线基本恢复畅通,意味着地震灾区最后一个备受关注的“生命孤岛”不再“孤单”。 据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