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地震发生以来,从中央领导到前线救援人员,都在把挽救生命放在第一的位置。现在看来,这次地震导致的后果,虽远远不如汶川地震那么严重,却仍受到全国人民乃至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几天来,从央视的不间断新闻直播,报纸不惜版面的详细报道,再到网络上的各种信息的会聚,都有一个主题:抗震救灾!也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这有些“反应过度”了。(4月23日《新京报》)
芦山地震的救援仍在争分夺秒进行。来自民政部的消息,据四川省民政厅4月23日6时统计,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已造成193人死亡、25人失踪、12211人受伤。救援人员还逐村逐户排查救助被困人员,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
虽然已经过了黄金救援时间,但是面对可能幸存的生命,搜救工作还在进行,因为对于任何一次抗震救灾来说,只要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施救,这和医生面对患者的职业使命是一样的,在生命的价格面前,不论是医生,还是消防队员,还是志愿者,都只有一个信念,把每一个生命从废墟中抢救出来。
具体到这次的媒体表现,笔者认为和五年前的汶川地震相比,应该是更具有了报道经验和找准了发力点。但是有一条没变,那就是对生命的关注和尊重,只要还有一个人没从废墟中被找到,媒体的焦点永远就是这个人。有的人之所以认为这次的媒体报道有点“反应过度”,其实潜台词很明显:这次的地震破坏程度和伤亡人数并没有汶川地震那么惨烈,所以媒体用这么大阵仗来报道,是否有点“过度”?
其实,这种看法,在少数人的观念里的确存在,但请这些人注意:在生命面前,不论怎么样的关注都是有价值的,而不能以伤亡人数来衡量报道的价值。国外的某个煤矿塌方,即使仅仅是几十个工人被困,也会成为轰动西方世界的大事,甚至有很多国家的公共电视台一直在现场直播救援情况,而当矿工被救出之后,很多人如释重负,跳跃欢呼。
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一定是对每一个生命都非常尊重和敬畏的社会。不论每次自然灾害伤亡多少人,都会被当作最大的社会事件来关注,而救援自然也是倾尽全力,不仅仅是政府,也包括媒体的关注。
我们应该坚决摒弃以伤亡人数多寡来定调救援和报道力度的做法,因为生命的价值面前,所有的救援和关注都是值得的。(苏晓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