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在进步,它离不开开明的态度、包容的心胸、协商的精神,它的每一分成长,都值得我们珍惜。
从汶川到雅安,时光匆匆翻过5年,同样的地震,不同的反应。从响应速度、专业水准、组织能力、舆论氛围等角度来衡量,中国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面对灾难,我们更加成熟。
进步,是学习的结果。一方面,我们通过惨痛的教训来学习,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充分的讨论来学习。相比之下,后者可能更重要。
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带来苦涩记忆,但相关信息长期未公开,结果是人们对地震的认识仍停留在“蚂蚁搬家,大象狂奔”的水准。
而汶川地震则不同,救灾过程处于信息相对透明状态,不否认,确实出现了虚假信息、误会、偏执等问题,然而,当新的灾难到来时,我们才明白,所有纷扰其实是有价值的,这是一个社会成长的烦恼。
在今天,敬畏生命已成共识,专业精神得到推崇,公益行为正在普及,而虚假、煽情、官腔、反人道的声音成了众矢之的,这样的跨越,5年前谁能料想到?毫无疑问,中国社会的迅速成长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奇迹,它源于更开放的胸襟,源于更广泛的参与。
中国社会的进步历程,证明了自发秩序原理。任何规律,不是谁设计或制定出来的,也不是上帝赐予的,更不是从教科书里抄来的,而是源于实践,实践注定多种多样,有成功、有失败、有正确、有偏颇,正是无限丰富的实践,使总结规律成为可能。如果人为封锁了实践空间,就会造成理性缺失,陷在教条的漩涡中,怎么也挣扎不出去。
否定了风雨,就否定了彩虹,否定了夜晚,就否定了阳光。吃一堑,未必长一智。中国社会在进步,它离不开开明的态度、包容的心胸、协商的精神,它的每一分成长,都值得我们珍惜。
本报评论员 蔡辉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