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缺物资
芦山县
全县:大米仍然是急缺物品,帐篷还有至少1.5万顶的缺口。
双石镇:至少缺少3000顶帐篷,8000多人的口粮。奶粉、柴油、汽油紧缺。
太平镇:缺帐篷。
宝兴县
县城:急缺帐篷1500顶。
灵关镇:缺少药品等物资。
临时医疗救助点已处理了200多例伤情,其中10个伤者因伤势严重已通过救护车转往其他医院救治。现有36人继续治疗,虽然从医院废墟中抢出部分药品,但不能满足需求。其中8名伤者情况不容乐观,但受制于交通因素,迟迟无法转院。
蜂桶寨乡:急需400顶帐篷。
穆平镇红英村:上百村民没有帐篷。
近1500人的村庄,地震后,没有一家的房屋是完整的。村民们把能从危房中抢出的粮食,全都抢了出来,也有热心企业来村里发过食品,但毕竟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他们对米粮的忧虑。
昨日,芦山县宝盛乡玉溪村迎来了一批救援物资:水、米、被子等。但他们渴望的帐篷非常少。
从危房抢出粮食支撑
前两天,因为泥石流和塌方,从县城到玉溪村运送物资的道路一度中断。村民眼睁睁看着村下公路上挤满车辆,但物资就是进不了村。
玉溪村是一个大村子,1500名村民沿着狭长的玉溪河居住。震后,村民们展开自救,能从危房里抢出来的粮食都抢出来了。
村民陈又琼昨天的午餐是地震前从外边买的土豆,一共20斤,发了芽,只能把芽削得深些再煮着吃,如果不够,再煮点稀粥将就一下。
陈又琼和村民们打算过几天把地里的大头菜挖出来,再把油菜也收割了,继续坚持一段时间。
村民李东还算幸运些。在地震发生的当天,他城里的亲戚买了200斤米,还有方便面和水,够好几家人支撑几天了。
饮用水还是没有得到解决。河里的水村民们不敢用,只能冒着危险去山坡上取山泉水。
34顶帐篷远不够用
前晚,玉溪村还遭遇了地震以来的第一场雨。村民高玉强,和村子里其他村民一样,自家找的彩条布搭建帐篷,雨漏得厉害,所有的盆子都用来接雨,他听着滴滴答答的雨声,一夜没睡着。
下雨导致天气降温,高玉强从废墟里扒拉出来的衣服,也是湿的,没法穿。
所幸道路抢通。昨日第一批救援物资终于进村:5500斤大米、50件矿泉水、方便面100箱、帐篷34顶。据玉溪村村委书记高红学称,这些帐篷,估计可容纳100多人使用。但对于近1500人的村子来说,这远远不够用。
村民张开珍和70多名村民,在学校及周边用塑料布搭建了简易帐篷,还有一名志愿者捐给他们一顶帐篷。张开珍告诉记者,她和其他70多名村民昨天一共领到了200斤米、50多件矿泉水和7床被子,没有帐篷。
昨日,芦山县民政局表示,目前从各地运送到芦山县的物资充盈,尤其食物和水足够,但是帐篷、油布和棉被比较缺少。
据村干部讲,如果顺利的话,今天中午将有200顶帐篷可以送达玉溪村。
芦山县民政局介绍,截至昨日中午,芦山县共发放帐篷8000多顶,大米63.5吨,棉被3万多套。大米仍然是急缺物品,帐篷还有至少1.5万顶的缺口。
新京报特派震区记者孟祥超、朱柳笛、王瑞峰
回应
据介绍,由于部分地区塌方、拥堵导致交通不便,加上车辆不够,大川镇、双石镇、宝盛乡、太平镇还没有把物资完全运进去。
民政局表示,正在协调上级转运站,争取尽快送达。但是,民政部门的车辆不够,目前主要依靠军队的车运送物资,“大车送不过去的地方,还要换小车,小车运量不足,也导致运送缓慢。”
声音
抗震救灾要有协调机制
分散作战协调不足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称,大灾害发生初期,确实会有短暂、没头绪的局面。以芦山地震为例,一些地方红会并未告知总会,就先期进入灾区。直到昨天,中国红十字总会才在芦山建立前线指挥部,摸清红会系统已奔赴震区的21支队伍分布和工作开展情况。
评估速度慢汇总难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教授李明回访赈灾一线工作人员获悉,部分地区物资重复投放,人员重复工作。李明认为,我国应急体制建设中初期的“快速评估”重视不够,现在启动的评估一般是由灾害属地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按照县级政府属地管理,评估反应速度慢汇总难。
民间力量不容忽视
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称,红会、慈善会系统和大基金会、民间组织在向灾区运送物资方面各有优劣势。红会、慈善会系统有制度化参与的渠道。社会组织的优势在于灵活性,能弥补政府顾及不到的需求。救灾要有协调机制,政府、官办基金会、民间组织要有合作渠道。
新京报记者 郭超 王卡拉 魏铭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