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赈灾活动或将重绘国内慈善领域的版图。改变已经开始,但不管对谁来讲,“得民心者得善款”却是不变的规律。
日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微博称,总会工作者正赶赴雅安灾区“考察”,遭到网友批评。对此,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考察”二字确实用错,将立即改正。
有错必纠,善莫大焉。因为哪怕用错一个词,也可能引起公众误解。而认真对待任何一个细节,既是出于正视错误的态度,也是中国红会重塑形象的必由之路。众所周知,在为雅安赈灾过程中,红会在微博上的遭遇颇为尴尬。中国红会要重新赢得公众信任,看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眼下全国正在进行的雅安赈灾活动,既给红会这样的官办慈善机构带来挑战,却也为其提供了改变的契机。
在这几天的赈灾活动中,壹基金等民间公益组织的表现格外抢眼。发起赈灾活动后,壹基金当天便获得大量企业与个人的支持。截至21日零点,壹基金通过网络募捐平台已得到社会各界捐赠总额超过1200万元。一个能在地震发生27分钟后立即展开行动的慈善机构,一个能够在地震发生2小时后赶赴现场救援的公益组织,理所当然会赢得公众信赖与支持。
这表明,一家公益组织的生命力,不仅在于良好口碑,还在于拥有高效的执行力。近两年来,中国红会为重塑形象花了不少心血,这包括加快建设信息公开平台、设立社会监督委员会,等等。但当人家已经开始行动,红会还在派人去灾区“考察”、“评估”,这确实难免会引起误解与不满哪怕真的是去救灾。所以,对红会等官办慈善机构而言,当下还必须改变运作机制,提高执行效率,以适应社会变化与公众要求。
在这方面,已有多家官办慈善机构进行了有益尝试。譬如,中国青基会通过与新浪微公益等网络募捐平台合作,为各种民间公益项目提供包括项目认领与执行等支持,平时便已获得不错的社会反响。在这次赈灾中,其发起的“雅安紧急救灾助学行动”,截至22日晚募集到3800多万元。
官办慈善机构拥有无可否认的体制优势。倘若其公众形象更加“亲民”,运作机制更加灵活,还是能够在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放开登记审批后,仍旧保持重要地位。反之,则可能在民间公益组织的“竞争”与“倒逼”下逐渐丧失优势。红会等官办慈善机构要想真正赢得公众认可,必须加快转型步伐,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在社会慈善舞台上。
无论如何,这次赈灾活动或将重绘国内慈善领域的版图。改变已经开始,但不管对谁来讲,“得民心者得善款”却是不变的规律。
本报特约评论员 魏英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