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灾区“生命接力站”
记解放军第37医院军队医疗救治平台
新华社四川芦山4月23日电(记者刘永华、李宣良、王玉山)这里,汇聚全军顶尖的医学专家;这里,救治从灾区转运来的危重伤员。这里,就是解放军第37医院在四川雅安搭建的军队医疗救治平台。
截至23日上午,700多名各类伤员在这里得到及时救治。
生命的呼唤,就是出击的命令 家住雅安体育馆附近的周志华怎么也想不到,8:2自己在地震中受伤,9分钟后,第37医院医生涂尊魁就带着护士袁雯赶到了现场。
周志华被诊断为胸、腹联合伤,骨盆骨折,全身多处挫伤,伤势非常严重。“如果医生晚来一会,我可能就没命了。”
抢救生命,刻不容缓。
由于地震发生在周六,轮休的医护人员大多住在家里。“地震发生的一瞬间,我第一个念头就是立即赶回医院。”护理部主任朱永梅说。
余震未停,护士宋丽娇就穿着拖鞋跑出家门向医院狂奔。2公里的路,她只用了15分钟。
护士长杨丽娜的女儿只有3岁,地震时吓得哇哇大哭,紧紧抓着妈妈不松。杨丽娜不得不狠下心掰开女儿的小手,急匆匆地赶回医院……
当日轮休的医护人员,全部在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
作为担负着川藏线卫勤保障任务的地区性综合医院,第37医院始终保持着随时能够出动的战备状态。
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应急指挥组,准备器材、医疗药品,奔赴一线……9:2,由院长杨人懿带领的医疗队抵达震中展开救治这也是第一支到达重灾区的医疗队。
与此同时,医院政委雷辉刚在医院统一指挥伤员救治,并对灾区转接的伤员进行分诊。随着军队各大医疗单位救援队伍的到来,解放军第37医院成为专家汇聚的军队医疗救治平台。
科学施救,创造生命奇迹 围绕28岁的王水平要不要截肢,解放军总医院专家指导组的专家们产生了激烈争论。
王水平是一家矿泉水公司的员工,21日晚向灾区送水时遭遇车祸,小腿开创性骨折,送到第37医院时已严重失血。
要保住生命,截肢把握最大。可是,对于这个只有28岁的年轻生命来说,以后的人生道路将布满艰辛。反复查看、多次讨论后,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家唐佩福决定为王水平实施保护手术。
手术从凌晨1点一直进行到清晨6点,满头大汗的唐佩福摘下口罩面露微笑:年轻人的腿保住了。
精湛医术、高尚医德、科学施救,第37医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21日晚,一位名叫郑峰辉的危重病人被送到医院,他颜面骨折、右下肢股骨和盆骨骨折、腹后位大血肿,进入气管的血液造成呼吸道堵塞,生命垂危。
“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病人在后送的路上很可能有生命危险!”刚刚抵达震区的解放军总医院知名专家柴家科即刻带领医护人员对郑峰辉实施手术。
清理呼吸道、建立输液通道、快速液体容量复苏……病人在手术后逐步转入平稳,随后由解放军总医院两位专家全程护送,平安到达成都军区总医院。
第37医院医务处主任王延安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从全军各大医疗单位汇聚而来的专家,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的救治能力。在生命救援的黄金72小时内,军队医疗救治平台成功实施了21台大型手术。
爱心接力,传递生命希望 第37医院中许多医护人员家在灾区,他们无暇顾及家庭和亲人,全力以赴投入伤员救治之中。
创伤外科护士宋丽姣家在震中芦山县龙门乡,3岁的女儿由父母照看。尽管十分担心亲人,但她始终坚守岗位,直到21日去芦山接护伤员,才第一次见到亲人和垮塌的房子。
刚在家门口站了几分钟,强忍泪水的宋丽姣就被父母“赶”走了:“快走吧,还有好多人等着你呢。”
地震发生后,身材瘦弱的杨丽娜一趟趟跟随救护车接送伤员。车内空间狭小,她举着输液瓶照顾病人,很多时候只能跪着工作。山路颠簸,她的小腿磕得青一块紫一块。仅20日当天,就来回震中4趟,接护14名伤员。
接受采访时,去年刚从护校毕业的五官科护士孙文涛一直红着眼圈低声说话。震后至今,孙文涛一直没能和身处震中龙门乡的家人取得联系。
“灾区下来的伤员越来越多,我心里越来越不踏实。”孙文涛说,“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希望爸爸妈妈平安无事!”
记者询问护理部主任朱永梅能否安排她回家看看,话音未落,一旁的孙文涛急了:“我哪儿走得开呀……”
救治还在进行,生命的接力仍在继续。
“作为一名军医,就要坚持到最后一刻。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决不放弃!”政委雷辉刚的话,正是第37医院军队医疗救治平台全体医护人员的心声。
作者:刘永华 李宣良 王玉山 (来源: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