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数字令人心痛,人们期盼着地震中的伤亡数字能够少一点,再少一点。相比于五年前汶川地震的几万人死亡,此次地震的伤亡数字相对较小,本报在芦山采访的前方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地房屋也没有像汶川地震时那样全面坍塌。记者昨天采访了地震专家,从震级、烈度、防灾意识等角度对两次地震进行了比较解读。
次生灾害损失超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分析说,地震烈度在11度与9度时所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差距很大。大量的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超过地震本身。因为地质灾害,汶川地震后发生的滑坡、泥石流数量都达到了几千次,特别是北川,当时的滑坡规模相当大,其中一次滑坡掩埋了2000多人,至今还没有挖出来。虽然这次地震灾害中尽管也有滑坡和滚石,但相比汶川地震要轻得多。
木制房顶不易致人亡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嵇少丞在地震后发文指出,历次震灾统计表明,地震中95%人员死亡是缘于建筑物的倒塌。
本报摄影记者王颖在芦山县龙门乡摄影报道时发现,直观看当地的房屋结构,承重墙大多是砖或者石头,房顶是木制或者竹质,房顶如果坍塌对人的伤害并不大,如果旁边有邻居帮忙,就能够比较快地被拽出来。承重墙的砖或者石头比较容易出现裂缝,但大多并没有完全坍塌。
对此,孙士鋐分析说,西南地区很多农村房子是木结构,与水泥房有很大区别是,整体结构比较好,木头柱子和梁子连接,由于结构合理反而不容易倒。但现在西南农村有很多老房子的墙体不结实,墙壁就很容易倒塌,容易造成人员受伤,但造成人员死亡相对较小,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并不多,但是受伤人数却很多的原因。
断层整个错位破坏大
同样作为西南地区,汶川地区的房体特点和芦山地区相似,为何汶川地震却没有这样的特点?孙士鋐指出,汶川地震震级太大,尤其出现了大量的滑坡,属于毁灭性的破坏,当地震烈度在8度左右时,房屋的好坏对人员伤亡的关系很大。可如果烈度达到11度的毁灭性破坏,再结实的房子也无济于事。
孙士鋐举例说,日本有段时间不再做地震预报研究,而是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抗震工作,以为把房子盖结实就不怕地震了,但1995年日本阪神发生7.3级地震,整个断裂贯穿阪神地区,尽管楼房、高架桥都建设得很牢固,但也一样造成破坏,那次地震造成5千多人死亡。如果地震发生时是整个断层错位的话,可谓无坚不可摧,再结实的房屋也会倒塌。
建议
只要具备三条件
震时不必惊慌跑
地震专家指出,地震来临,只要具备三个条件,人们大可不必惊慌向外跑。一是选址安全,二是房子结实,三是家里物件固定。目前国家倡导的是调查活断层,为的就是把房子建在安全的地方,避开地质灾害和破裂带,如果建在破裂带上,房子就算能抗九级也无济于事。之后是要把房子盖结实,比如日本有些地方发生地震,人就根本不跑,主要就是防止屋里物件掉下来砸伤,在日本和欧洲很多地方,都要把屋里的物件固定,防止地震发生时砸伤,比如孩子房间的书柜,地震发生时可能房子没有倒,书柜却把孩子砸伤了。因而第三步是考虑屋里的东西固定。
“这次地震听说成都有居民跳楼身亡,这样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有地震来了可以不跑,桌子底下、三角区等地方都可藏身。特别是高层,更不能跑。”“电梯容易卡住,楼梯里没有生命救援物品,在家里的话,哪怕有一点食物或水还能生存。如果着火,楼梯里都是吸风道,更加危险。”
晨报记者 韩娜
名词解释
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把尺子,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有关。震级越高,表明震源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尺子,简称烈度。烈度与震级不同。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地点不同烈度不同。11度时所有的房屋都要被严重破坏,烈度为8度是大部分房屋破坏,但大部分没有达到倒塌的程度。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