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王维维
灾后雅安,余震不断。23日上午,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五楼骨科病房,突然而至的余震将一名卧床的病人吓得哭了起来。护士宗少杰立刻拉住病人的手安慰:“没事,我不走开,你放心吧。”
平静的话语,让紧张的病人也平静下来。
宗少杰,北医三院医疗援助队中唯一一名专业骨科护士,被安排到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协助治疗众多在地震中受骨伤的病人。这些天来,医院中的医生和患者发现,新来的这个一口京片子的小姑娘可“不简单”。
22日早上8时,由于震情转稳,医院正组织病人及家属从楼下帐篷转移到病房内。宗少杰参与了骨科病人的转移。她发现,这次转移似乎“有点混乱”,病人不知道自己该住哪儿,医生也找不到自己的病人。
宗少杰急中生智,拿出纸笔逐一记录下骨科病人的入院日期、病情、年龄等信息,汇总后交给院方制作病牌,再根据病人的伤情逐一安排转移。
可安顿好病人之后,她又发现当地医院的护理习惯与北京有些差异。拿缓解骨折病人患肢肿胀的“冰敷”来说,当地护士会把冰袋用绷带绑到伤处一直敷着,但在北京,冰袋需要每使用20分钟后便取下,间隔20分钟再敷,以免造成皮肤冻伤。
宗少杰请北京朋友代查专业医学书籍知识,又结合北医三院的经验,拟写出了一份“战时”护理规范。记者翻阅这份几页长的护理规范看到,她不仅仅为当地护士们提出了建议,还用简单易懂的话语为病人总结出了术前准备、康复锻炼等方面的技术要领。
在照顾病人过程中,她还留意到,许多病人在受伤后不敢挪动身体,可这样极容易导致并发症。
“您昨天休息得好吗?伤口有没有异常感觉?”骨科一号病房,宗少杰询问病床上的冯明。55岁的冯明在地震中为保护一位老人,右臂撞成粉碎性骨折。住院接受手术后,他便因为疼痛一直不愿活动身体。“我手能动了,你看只能抬到这个位置行吗?”冯明微微抬起右前臂说道。宗少杰上前,扶着他的手臂帮助活动关节,“多动动,恢复得快,疼的话一定告诉我。”
“要注重并发症的预防,不仅用药物预防,在护理上也要下功夫。”宗少杰说,在北京时自己仅负责6名病人就已经非常忙碌,可现在却“管着”38名像冯明这样的病人。她不仅需要每天叮嘱病人活动关节,关心饮食及睡眠,还要经常“扮演”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在病人忧虑病情时进行宽慰。
每天早上7时,宗少杰便早早地起床来到医院,参加医生与护士的交班,听护士说说每个病人当晚的病情进展,之后又要参加护士们单独的交班,再跟着医生去手术病人的病床旁巡查。
在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病房,许多病人可能并不知道宗少杰的名字,却都愿意听这位北京护士的嘱咐,他们中许多人都曾对宗少杰竖起大拇指,“你们北京的护士真棒。”
(本报雅安24日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