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央行昨开内部会议 债券核查风暴或再升级
原标题 [消息称央行昨召开内部会议 债券核查风暴或再升级]
扫荡整个债券市场的核查风暴依然在推进,随着万家基金的邹昱、中信证券杨辉以、齐鲁银行徐大祝、西南证券薛晨、易方达一名基金经理以及江海证券张守刚等人先后被传出带走调查,证监会、央行和各地审计部门都纷纷介入。有消息指,昨日(24日)央行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各大商业银行的一把手都参会,重点讨论各大商业银行在债市业务中的内部监控问题,债市监管风暴或再升级。
非金融机构法人账户要取消?
到目前为止,央行相关负责人并未就此事对南方日报作出回应,只表示不掌握具体情况。商业银行也大部分保持沉默。但有消息人士向媒体透露,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央行市场司负责人士,以及审计署、公安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领导都出席了会议。媒体援引该人士的话指出,央行表示要“对代持交易出台新的管理规则”,对“丙类账户要逐步取消或升级”。
此外,有消息称,刘士余提出明确要求:第一,本周五17时前,银行等机构要落实此次通报情况,防范债券交易风险,实施内部清理的《工作实施方案》报送人民银行总行。第二,5月10日前,向人民银行总行报送此次内部清理的结果;尤其是要在集团内部做好清理工作,凡是涉及债券交易的基金、保险等,都要向人民银行进行报送。
实际上,央行金融市场司在上周五紧急召集交易商协会等部门开会,要求其尽快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情况进行摸底。此外,还有消息指各省审计部门正在按照统一部署,大范围彻查债券市场的异常交易行为,不少金融机构已暂停与利益输送嫌疑最大的丙类账户的交易。
债券代持交易为行业常态
目前银行间市场的投资者账户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为商业银行,乙类一般为信用社、基金、保险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丙类大多为非金融机构法人。但事实上,不少丙类背后账户控制人实际上却是金融机构投资经理,这些交易员和投资经理通过代持方式,与丙类账户交易为自己牟利。
债券代持业务是在银行间市场上通过不转移实质所有权而由他人代其持有债券的业务。从具体操作上看,债券持有方通过银行间交易与代持方达成口头协议,约定将标的债券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代持方,经过一定时间再以事先约定的价格由债券持有方赎回。
“由于债券交易是场外撮合的,于是券商机构内部投资经理就有空间通过所在机构账户与"傀儡"丙类账户进行交易来谋取个人利益。”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交易员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债券交易中非常普遍,业内90%都会有各种代持交易的。通过丙类账户,通过结构性产品,可以将资金杠杆放大,收益也随之放大。”
日前,随着债市丑闻进一步升级,齐鲁银行元老级人物徐大祝被警方拘留调查,工商银行前员工马喜德也因多年前债券交易违规被查。随着整治风暴升级,业内人人自危,不少债券交易员讳莫如深,并不太愿意接受采访。
据了解,在马喜德的案例中,其在2008年3-12月期间,与同伙蔡国辉等人互相配合,多次利用银行、任职公司的35亿元资金购买债券,然后再安排摩根公司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获利4900万元。
将降低债基整体资产风险
“债市监管升级短期内会加速机构去杠杆化,致使债券市场卖盘增加,收益率上升,这从本周的信用市场收益率及信用利差走势上可以验证。长期来看,其影响程度取决于监管层对代持的态度,毕竟如果代持仅是公对公之间进行,排除利益输送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场外市场衍生品的性质。我们认为监管层要大力整顿的重点主要是涉及利益输送的代持行为。”有券商分析师认为。
事实上,不少商业银行在季末考核时,也会为满足风险考核达标的要求,通过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私募机构、投资公司等代持债券。有些债券品种在季末等监管时点可能是亏损的,银行通过让机构代持的方式转表可用于隐藏亏损,美化业绩。还可以通过“过券”来调节不同账户之间利润。
不过,目前证监会对代持事件的最新表态是,证监会对代持行为一直是旗帜鲜明坚决予以打击的,无论是做权益性还是做债券类都不允许这种利益输送的行为。
据了解,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超过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15%。债市彻查风暴的持续发酵已经对整个债市造成了较大影响。虽然目前债券基金的净值没有太大的波动,但多家基金公司表示已出现赎回潮,一些个人投资者纷纷开始赎回债基。有券商债券交易员告诉记者,总体而言,券商、基金抛售更为明显,而银行买入居多。但由于债券市场参与者多且复杂,目前市场对于市场未来走向存在较大分歧。
“我们认为,本次监管检查所带来的恐慌对于利率产品尤其是中长期利率产品影响有限,只是流动性需求下的短期调整。从中长期而言,本次监管行动或将一定程度上降低债基的整体资产风险,有利于提高利率产品的配置价值。”光大证券债券研究员表示。(南方日报记者 黄倩蔚)
作者:黄倩蔚 (来源:南方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