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芦山4月25日电(记者张子扬 欧阳开宇)经过数小时紧张手术,颅内一度大量出血武警交通一总队三支队六中队工程师的宋永科,在21日终于脱离生命危险。几乎是同一时间,颈椎严重受伤的燕凯凯,也摆脱了死神的纠缠。
“4.20”芦山发生7级地震,宋永科与燕凯凯等武警战士放弃闪避,果断保护帮助群众,之后被砸成重伤。
武警部队司令员王建平上将称赞他们是继抢险救灾英雄王毅、石华杰、王伟之后的英雄。
得知他们转危为安的消息,正在灾害现场抢通道路的战友们,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
在战友们眼里,宋永科、燕凯凯素质强、业务精,有着非常丰富的施工避险经验。士官戴鑫还清晰地记得,出事前两小时,他曾苦劝已值班数小时的宋永科下山休息,宋永科瞪着眼说:“现场勘查是我搞的,情况我最熟,我走了你们搞得定吗!我不走!”
宋永科所勘查的路段,位于芦山县玉溪引水大坝至宝盛乡之间。这1.5公里路段,是宝盛乡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也是塌方密集区。在雅安地震中,倾泻而下的塌方,瞬间击毁公路,让宝盛乡成为“孤岛”,5000余名群众陷入困境。
“宝盛乡缺水缺电没信号。”听到先遣分队派人传来的消息,宋永科和战友们心急如焚,不断加快施工抢通速度。
21日早上6点,宋永科上山勘查,发现塌方山体很不稳定,频繁余震使得飞石四溅,对施工官兵和过往群众构成极大的生命威胁。为此,宋永科特意向指挥部建议:在原有一名安全员的基础上,在现场再增加两名安全员,“我第一个上。”
在宋永科和战友们的努力下,施工速度不断加快,一块块巨石被掀落山崖,原本完全中断的道路,慢慢能够步行通过。见此情景,受困数天、守候已久的宝盛乡群众,迫不及待地向外涌来。
“小心点!小心点!”宋永科和战友们小心翼翼地疏导过往群众。11时59分,天旋地转,一次5.4级的余震突然来袭。警惕性极高的宋永科立刻高喊:“地震了,大家快跑!”
尽管施工路段避险面狭小,但是避险经验丰富,严格按照“113安全编组法”施工的交通官兵,还是迅速有序地撤到安全地点。然而,有几名受惊过度的群众呆站在原地,慌得不知所措,眼看就要被飞石击中。
在铲车中的士官戴鑫告诉记者,那一刻,留守在后的宋永科和燕凯凯没有丝毫犹豫,将群众往安全区死命一推。
正是这死命一推,让群众安然无恙。然而,溅落的飞石却先后将宋永科和燕凯凯击落到20多米高的路基护坡下。巨大的冲击力,还瞬间击穿了宋永科的安全帽,顿时血流如注……
宋永科和燕凯凯虽然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但他们从小都养成了吃苦耐劳的良好品格,在他们的身上都有着感恩上进的朴素情感。进入军营后,他们都积极要求进步,从入伍第一天起,便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工作。凭着一颗忠诚善良之心,一腔热血洒军营,一个成长为共和国警官,一个成为中队的骨干。
宋永科是出了名的“好人”,他虽然是一名有着19年军龄的老兵,在中队资历最老,但在战友眼中,他永远是那个没有架子、和谁都和得来的可爱的宋工,即使是列兵也都亲切的喊他“老宋”。他从不倚老卖老,早操、晚点名、日常训练,一场不落。当他戴着帽子、扎着腰带、喊着“打打嘿”站在班里打擒敌拳、应急棍时,脸上流露的认真可以感化每一个人。
“老宋就是这样,始终任劳任怨,中队每完成一项重大任务都离不开他的付出。不论任务多么繁重,他始终和战士们一样,从不搞特殊”,大学生士官罗松弟说,“就在奔赴抢险一线的前一天,老宋还带着十几名技术骨干,一夜没合眼,完成了支队营区一条主干道的补休任务。大家劝他去休息一会,他说"兄弟们都不睡,我也不睡。"”在中队营房建设、车场搭建、四川“5.12”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等任务中,“老宋”作为中队工程师,始终是“挑大梁”的主力,但他对自己的定位却始终是一个叫“老宋”的普通一兵。
2011年,中队转型为应急救援中队,刚从西藏移防下来的100多号人等着营房进驻。支队让中队自行完成这项任务。宋永科作为工程师,当仁不让地挑起了营房设计、修建的重担。为了早日建成临时营房,官兵们不分日夜地奋战了1个月,他也不分昼夜的在工地上监管了1个月。一颗螺丝、一个铆钉、一块钢板他都不会放过,极其认真,极其“抠门”,以最小的花费、最短的时间、最高的质量建起了两幢彩钢活动板房。
宋永科在中队是出了名的“热心肠”。面对比自己小很多的战友们,他经常伸出热情的双手帮助。战士王晓凯去年复习考学的时候,数学成了他的“大瓶颈”。一天晚上,宋永科偷偷带了一包零食去探望复习的考生们,发现了小凯的难题,立刻坐下为他讲起了习题。作为工程师,他的数学底子自然不错,但工程测算和考学数学题毕竟是两个概念,多年不做数学习题的他,也遇到了不少的“拦路虎”。他索性加入了复习班,闲暇时间和战士们一起复习,边复习边给大家讲习题。在他的帮助下,王晓凯和另外一位战友顺利考上了警官学校,另外一名战友考上了士官学校。
是骄燕就要搏击风浪。从小立志作一个好儿郎的燕凯凯,2010年入伍后,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军事训练上,身高只有一米七的他体重却有170多斤,为了体能达标,他每天早上提前起床练体能。别人早上刚起床,他已经跑完五公里,别人跑五公里,他就跑六公里,总是比别人多付出,多努力。汗水浇开英雄花,体能考核时,他以中队第二名的好成绩过关。
燕凯凯非常崇拜英雄,武警部队十大忠诚卫士的光辉事迹、支队嘎隆拉英雄群体的拼搏历程,他都反复品读、融注言行。去年5月,中队担负四川省举办的“5·12”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习任务,他主动请缨,参加演习任务最重的废墟救人,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够像英雄的前辈一样,真枪实弹地在抢险救灾中建功立业。今年4月20日芦山县灾情发生后,他毅然决然地跟随大部队来到了震中区域参加救援。当他和大部队到达灾区后,看到沿路满目疮痍的民房,看到满大街惊魂未定的群众,看到街道边、医院前满院子等待救援的伤病号时,他被震惊了,心中泛起的不仅仅只是“男人”的面子观,而是军人的神圣职责使命感。这种意识在那场使他受重伤的现场抢险行动中得到了证实。
英雄常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当时,战友们在清点人数时,发现燕凯凯不见了。但当时余震还未过去,大家都不敢冒险返回寻找。直到10秒余震过后,大家才迅速返回四处寻找燕凯凯,谁也没想到,燕凯凯竟然忍着巨痛,从落差3米多高的河边一步步抓着崖边的杂草向上攀爬。战友们立即将随身携带的安全绳抛向燕凯凯,他使出浑身力气在战友的帮助下爬了上来,颈椎严重受伤,无法独立行走,被战友立刻送进了医院。
英雄未到落泪时,只是未到伤心处。在军营中锤炼摔打的钢铁男儿,心中也有他那柔弱的一块,也有想起就潸然泪下的伤心时。
宋永科父母早已退休在家,妻子也没有正式工作,7岁的女儿患上了肌肉萎缩,全家的经济负担都落在他一人肩上。为了给孩子治病,宋永科每月只给自己留300块零花钱,其余全部打回家里。他偷偷去上了几次网,也是为了查阅各种给孩子医病的资料。在他的努力下,孩子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
对妻子女儿,宋永科满腹愧疚。结婚10年来,他在家待的时间加起来,还不足1年。那年,年幼的女儿被确诊为肌肉萎缩症,他和妻子心急如焚,正在四处寻医问药的关键时刻,部队因参加应急救援任务,要他立即归队。看着怀中被病痛折磨而不停哭喊的女儿,他的眼泪扑簌而下。自古忠孝两难全,他忍痛将患病的孩子交给妻子,自己默默收拾行李,紧急归队。
作为独生子的燕凯凯,父母在他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是他们的牵挂和依靠。齐鲁大地是礼仪之邦,从小受孔孟之道熏陶的燕凯凯,是一个出了名的孝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兵之前在工厂打工,他每月都把自己的工资拿来给长期体弱多病的母亲买药,当兵后,他每月仍然给母亲寄药。
其实,燕凯凯是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大男孩。他极具演艺天赋,演的小品形象逼真,情感丰富,总是能让人哄堂大笑。尤其是他在《今天你要嫁给我》小品中扮演的角色,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和生活气息,深得战友们的喜爱。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