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有心魔的,做好事心里能够快乐一些”
一身红装、身板笔挺、面容和善的张以求在芦山总能给苦难的人带来希望。
22日上午,64岁的张以求孤身一人从北京抵达四川。当天下午,在震中芦山县城的街上,他便开始引导愁苦的人们寻找援助。装卸货物到凌晨3点、走“鬼门关”护送医疗物资下乡,之后的数日,他做了很多与自己年纪不符的事情。
在地震之前,张以求在北京享受着祥和的退休时光,跳舞、散步,偶尔外出旅旅游。地震后,他眼睛一整天盯着电视台的新闻栏目,心中若有所思,“我是军人家庭的孩子,血液里就那么一点点不安分。”
22日凌晨,他从电视上“守到”了北京一家公益机构在芦山县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在凌晨2点订到了早上7点起飞去成都的航班。“带的行李很少,一套衣服,一双手套,衣服用来当被子,手套用来挖人。”
张以求下了飞机直奔雅安。在雅安市人民医院,张以求恳请院方“给点活干”。医院的护士看张以求年纪较大,让他坐在椅子上统计物资。张以求觉得实在“没劲”,从雅安直奔芦山。
“我行李轻,到了就能干。”张以求抵达芦山后,找到原先招募的志愿者团队,被告知志愿者已招满。
他并不慌张,先是绕着县城徒步一圈,熟悉了整个区域,然后就开始引导匆匆赶到急着找人问路的志愿者,急着找医生的伤者家属。“一身红装很显眼,他们看到我就认为我什么都知道。”
夜深了,吃了一盒泡面的张以求,得知在地震后被封闭的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内走廊有地方,他决定进入休息。“胆子大才能住得舒服。”
在住院大楼内,张以求遇见了来自广东的几个志愿者,志愿者们募捐了很多物品,正在寻找受灾严重的村落。张以求立刻加入了他们的团队,四处打听哪里灾情最重,哪里物资最缺。
23日,早起的张以求和团队一起出发向双石、龙门等乡镇运输物资。扛大米、搬矿泉水,张以求不比20岁出头的年轻志愿者差,从早七点干到第二天凌晨二点,张以求跟队友说,“累倒是不累,就是有点困。”
24日晚10点,夜间降雨行路危险。听说宝兴急需医疗物资,张以求还是决定和团队一起出发。得知记者也欲前往,张以求跑出很远给记者找来消防头盔说:“你年纪还轻,把这个戴上。”
年轻时的张以求就“不安分”,近20年辗转新疆、广东的多个地市工作,干过养马员、百货大楼销售、电子工程师。
提到年事已高为何还来芦山?张以求说,一方面自己身体比较好,年轻时是帆船运动员,现在还是中国探险家协会会员。“我经常游泳,你不说我年纪大,我都不感觉自己老了。”
但张以求并不建议像自己一样的老人盲目来灾区当志愿者。“我这次来,没有告诉家人,更不敢和那帮年纪差不多的老伙伴来,不然出了事怎么办?”
“苦难使人有了一些共同的追求。”张以求说,自己的人生有很多磨难,所以看待生活能更加清晰一些。“人都是有心魔的,做好事心里能够快乐一些。”
昨日中午,张以求离开了芦山。他说,自己要回北京休整下,月底去镇江和自己在阳江工作时的老板一起,给那里的老人修建一座敬老院。“我已经筹到了3万多了,加上老板的,差不多够了。”
新快报特派记者 刘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