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记者探访芦山地震重灾区
原标题 [外国记者探访芦山地震重灾区]
【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24日报道】题:地震日记:漫长旅途的意外结局
去芦山的旅程让人紧张万分。我们搭便车离开了天全县,坐上了一辆去往芦山县方向的白色大众车。车主杨奇(音)是一名30岁出头的男子,他去芦山是为了给消防员送一些食品和水,他的一个朋友正在芦山参加救援。
在一天的旅程之后,我们在这段路上终于开始看到地震的影响。部分路面上的塌方已经被清理干净,上面仍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红土。其中有一段路窄到只容得下一辆车通行,因为路面的其他部分已经塌方。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最严重的破坏是屋顶上掉下来的一些砖瓦,然而在天全县外,房屋都已完全坍塌,居民们只能露宿在街道旁。
芦山虽然不像汶川那么偏远,但要抵达芦山仍然很难。
相比我们一到当地看到的景象,还是这趟旅程本身更难受一些。芦山城区受此次地震影响相对较轻。很多政府建筑是在2008年后修建的,其建筑标准比在汶川地震中倒塌的很多公共设施要高。混凝土民房的情况就没那么好了,很多房子墙面都出现了裂缝,但少有房子倒塌。
但龙门乡的情况完全不同。虽然人员受伤的比例相对较小,但芦山县受灾最严重的一些情况就出现在龙门乡。
该地的很多房子是用红砖、木梁和瓷砖建成的,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房屋不是完全倒塌就是墙面或屋顶已毁坏。但一片破败之中安然挺立的是一座建于元朝、迄今已有700年历史的寺庙。我们发现不少居民在寺庙里避灾。尽管他们刚刚经历了地震,但我们遇到的几乎每个人似乎精神都出奇的好,这显然是受一种共患难的情谊提振。在寺庙旁,孩子们到处跑着玩,许多人坚持要我们—起用餐。
有关部门在操场塑胶跑道上搭建的一顶帐篷中给我们安排了一块地方休息,帐篷中还有来自附近城市德阳的大约10名高中生。他们自告奋勇来帮助救灾工作。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似乎无事可做,但他们显然很享受这种独自离家且无人看管的状态。不过,凌晨两点当一位僧人开着卡车拉来饮用水和方便面时,他们立刻爬起来冲入雨中帮助卸货。
其中一位叫张曼莉(音)的女生说:“我知道我们只是学生,缺乏专业技能,所以帮不上太多忙。我们愿意帮助救灾,但又不希望给救灾工作添堵。”
第二天早晨,由于有了粮食和水,营地又恢复了生机。人们开始给炉子生火,一个帐篷中的居民将有人带出的电视连上发电机。士兵们在大锅里煮粥。一个紧急救援小组开始整理行装,并寻找下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
由于情况不再那么危急,我们收拾好东西返回芦山。在芦山,我们拦下两辆摩托车,在当夜将我们带回了荥经县。(记者 丁妮·麦克马洪)
(未经《参考消息》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丁妮·麦克马洪 (来源:新华国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