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无名道钉”
原标题 [大山里的“无名道钉”]
新华网呼和浩特5月1日电(记者刘懿德)今年58岁的杨志平,是呼和浩特工务段旗下营线路车间的一名工区班长,34年来,他像一颗道钉一样,坚守在大山深处的线路车间,平凡而又坚定。
旗下营线路车间位于群山环抱的内蒙古卓资县西部。杨志平是1979年接父亲的班当上一名线路工的。他负责养护的线路只有15公里,在他这“一亩三分地”上,他一走就是34年,从风华正茂走到了年过半百。
别人眼中,钢轨是冷冰冰的,而在老杨看来,它们更像自己的“老伙计”。杨志平说,对这段线路上的钢轨、螺丝,甚至石砟的大小,他都像自己家中的物件一样,熟之又熟,“这么多年了,哪里的钢轨容易出问题、哪里的夹板会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出现裂纹,我都心中有数”。
走得久了,老杨渐渐发现自己身边正在发生变化。他说,原来这里的线路都是单线,一天也就几对列车,“可你看现在,都是复线了,一天近一百对列车,线路巡查的密度越来越大,但是我们的工作量却不再像从前那么辛苦了”。
老杨说,从前他们人工巡查,拿着扳手、铁镐、道钉锤和水平尺,三四个人一天也整修不了几公里线路,但是自从有了机车自动报警装置,工作中最繁重的巡查部分被替代了,而且数据更精确。
现在,老杨和工友们,只要每天拿着报修单,找到相关路段进行维修就可以了。杨志平说,大型线路捣固机平整石砟的效率特别高,两三个人就能操作,一个班组一天的活几个小时就完成了。
入路34年,杨志平见证了线路的变迁,在惊叹于“科技就是生产力”的同时,也深切地感觉到“岁月不饶人”。“年纪大了,快退休了,到时我得带着老伴走出这大山沟沟,到处走走转转。”他说。
作者:刘懿德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