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参赛选手止不住打起哈欠,不单选手觉得疲劳,连裁判都觉得累。
随着选手在比赛中所花时间的累积,谁都不愿放弃获胜的机会。
与第一日的谈笑风生不同,很多选手换上了拖鞋让脚舒服些,并不时做一些舒展动作放松僵硬的肌肉。
据《新闻晨报》报道,长不足4米的轿车,四周站满了人,并且人人伸出一只手搭在车上,比拼一下谁能坚持到最后。“五一”小长假期间,一项别出心裁的“摸车耐力赛”在某广场购物中心如火如荼。由于活动通宵不间断,期间有的选手累哭了,有的手肿了,到最后几乎每位选手都是两眼血丝,活动在持续了51小时16分钟后,一位来自上海的29岁选手汤女士在这场极限考验中成为赢家,赢得一辆小轿车。然而,也有不少人提出质疑,通宵比赛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商场的另类营销方式值得商榷。
有选手不停地打哈欠
昨天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活动现场,见到还有9名选手依然在坚持,其中包括两名女性。主办方定下的规则是,选手必须站在指定位置触摸车身。每位选手通过抽签获得一个号码牌,从而决定站立位置。记者看到,车身上已提前粘贴了写有数字的手形粘纸,与选手号码一一对应。除每隔6个小时可休息15分钟用于上厕所、补充食物外,选手的手均不能离开车身。
这个营销活动从4月29日开始,记者到达时活动已持续近49个小时。记者注意到,虽然现场的围观人群很多,还不时有人叫喊加油,但选手们却显得无精打彩、脸色苍白,9人中有7人的双眼都充满了血丝,有人还在不停地打着哈欠。
有选手为提神自扇耳光
为尽快分出胜负,主办方随后增加了比赛难度,加入踮起脚尖使双脚脚跟离地站立、单手托举矿泉水瓶并举过头顶以及左手提起右脚呈单腿站立姿势等指定动作。随着难度增加,陆续有选手退出比赛,直至下午2时许,汤女士最终在单腿站立中成为赢家,此时离比赛开始已过去51个小时16分。参赛选手黄先生是在单手举矿泉水项目中败下阵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称,活动确实很累人,这是他第一次这么久没睡觉,回去后第一件事就是躺上床睡觉。
在围观的人群中,记者遇见一位在第二天比赛中就退出的选手何先生。何先生自嘲地说:“他们真厉害,第二天我就感觉崩溃了,今天就是想过来看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何先生还称,在比赛中,保持一个动作长时间精神都会出现恍惚,他还看到有选手为了提神而自扇耳光。“其实这对身体伤害挺大的,以后再有类似活动,我不会再参加。”
商家营销方式遭质疑
记者了解到,这种营销方式曾在国外出现过,但在上海则是第一回。在现场,记者采访了多名围观者,部分人认为活动有新意,挺吸引人,但也有部分人认为,这种通宵比赛对身体健康影响极坏,不可取。
带着孙子来逛商场的李阿姨说:“一开始还感觉挺有意思的,后来才知道,这些人已站了三天两夜了,这不是纯粹找苦吃吗?”一位陈老伯说,年轻人本来平时上班就挺辛苦的,遇到假期就应该好好休息,还这样消耗自己,实不应该。
如此“残酷”的比赛,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主办方介绍,虽说比赛是24小时通宵竞技,但每6小时选手可获得15分钟休息时间。所有参赛选手在赛前都进行了体检以证明可以参赛,同时还请来医生全程看护及救护车在旁保驾。
专家:拿健康拼大奖不可取
“这是在拿健康换轿车啊!”比赛结束后,对于获胜者赢得一辆轿车,许多人并没有心生羡慕,相反倒觉得付出了健康的代价,未必值得。
仁济医院普外科门诊主任医师杨海芸认同这种说法,他表示,策划这种耐力比赛持续时间太长,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参加。“尽管主办方在每隔6个小时允许参赛者休息15分钟,但相比正常人的作息规律,这么一点点休息时间显然远远不够。”杨海芸介绍,摸车耐力比赛不单单消耗体力,对血压、心肺功能都产生压力和挑战,“参赛者不仅不能正常休息,饮食和排泄也处于非正常状态。”杨海芸说,这种情况下,人体内的电解质就容易发生紊乱,从而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手掌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姿势,也容易出现出现肌肉软组织受伤。奖品虽诱人,但健康却无价。感觉身体支持不住,中途退赛其实是明智的选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