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间谍”其实不靠谱
原标题 [“好莱坞间谍”其实不靠谱]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5月1日文章】题:不要依赖好莱坞的间谍高手(作者帕克·尼科尔森)
对于间谍片影迷来说,从来没有比现在更令人激动的时候了。约翰·勒卡雷的系列间谍小说《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被出色地搬到了大银幕上。本·阿弗莱克在影片《逃离德黑兰》中扮演的真实版中情局传奇特工让观众惊喜,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007:大破天幕杀机》可以称得上是近年来最让人满意的邦德影片。而根据美军捕杀本·拉丹一事改编拍摄的故事片《猎杀本·拉丹》则引来了毁誉参半的评论。更有甚者,HBO有线电视公司即将推出一部披露同一项行动全部秘闻的纪录片《追捕》。
显而易见,公众渴望了解“隐秘”的情报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希望找到当今社会安全难题的答案,但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于华盛顿领袖们似乎对此无能为力的沮丧。更糟的是,好莱坞经常用一种令人不快的笔触来描绘美国情报官员。《以眼杀人》和《阅后即焚》这两部玩世不恭的恶搞影片把随心所欲的情报官和分析员描绘成不称职的官员和无赖。而在另一个极端,007和《谍影重重》系列影片则把情报行当描绘成某种类似于超人类杀手之间的游戏。较新一些的影片反映出从原本的讽刺性模仿向欣赏粗糙而灰色的间谍世界的转变。
电影人对间谍高手的迷恋在他们把约翰·勒卡雷的作品《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搬上银幕时表露无遗。乔治·斯迈利是片中乏味而又不安分的主角英国军情六处的一位高级情报官,勉强可算作是伊恩·弗莱明笔下詹姆斯·邦德的另一个版本。斯迈利不厌其烦地对零碎的信息挑选整理,以便找出一个苏联的“鼹鼠”这一发现可以拯救全欧洲数十名特工的性命。谦逊、智慧的斯迈利的身上也体现了勒卡雷本人的情怀他一开始就反对伊拉克战争,并直言不讳地批评反恐战争。
对本·拉丹的捕杀是一项由成千上万名分析员、间谍和士兵参与的长达10年的行动。不过影片《猎杀本·拉丹》把所有这些都浓缩成中情局一位从事目标定位的年轻女分析员的不懈努力。在现实世界中,目标定位分析员通过整理海量信息,对间谍机关在外国发展的线人目标作出描绘:你对某个人越是了解,就越容易说服他们为你充当间谍。这种不厌其烦的分析工作最终追捕到了本·拉丹的信使,而它与影片中重点描写的通过刑讯确认该信使身份的情节形成了强烈对比。
最新纪录片《追捕》表明,电影《猎杀本·拉丹》对刑讯行为的强调是具有误导性的。《猎杀本·拉丹》是根据著名记者彼得·伯根受到好评的一本有关搜捕“基地”组织最高领导人行动的书籍改编拍摄的,影片承诺对美国国家安全机构的运转进行如实描绘。看起来通过中情局的“强力审讯”计划所获取的情报可能主要被用在了核实“基地”组织情报上。尽管这是9·11事件之后美国反恐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对于找到本·拉丹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追捕》一片还描写了向决策者提供建议的国家安全专业人员所受到的压力,以及与这些建议相关的风险。这些以保护美国为职业的男男女女们所面临的难题理应接受公众的审视。然而有很多东西仍然属于机密。于是,美国民众与反恐战争的困难与挑战之间最亲密的互动只能限于像《反恐24小时》和《国土安全》之类的电影或电视剧集,而这些作品与其说是为了提供信息,倒不如说是为了娱乐观众。
(未经《参考消息》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来源:新华国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