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8日到访北京,而此时,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刚刚离开中国,两人擦肩而过让国际舆论稍显遗憾。美联社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日在同内塔尼亚胡的会谈中没有提及他两天前同阿巴斯的会面,而内塔尼亚胡将此访重点放在扩大经贸,让全球期待的巴以领导人在华会见没能实现。美国《时代》周刊7日刊文称,中国日渐表现出调解棘手国际问题的意愿,但现在,“中国能提供的、让巴以双方都接受的东西还太少”。
8日下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与内塔尼亚胡举行会谈。李克强表示中方愿意与以方就推动中以关系、双边合作、巴勒斯坦地区问题及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等交换意见。内塔尼亚胡表示,以色列非常钦佩中国。中以都有着光荣的过去,在近代都曾经历一段痛苦的时期,但是中以都共同拥有光明的未来,以方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使双方的未来更美好。美联社报道称,会谈结束后,双方主持签署5项合作文件,包括航空、农业研究、金融合作、科学技术和希伯来大学建孔子学院等。
内塔尼亚胡原定去年夏季访华,但由于中东动荡和以色列内外局势,他不得不紧急访问美国,推迟访华。而随后中国召开十八大、年初两会,访华事宜再推迟。在以色列,不仅媒体近日天天图文并茂报道总理访华,企业界更是视之为难得机遇。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在驻华大使邀请和协调下,100多位以色列企业领导人紧急办理访华手续,先后赴上海和北京。以色列直飞航班客满,不得不设法绕道欧洲赴华,参加总理的会见和签字仪式。6日-7日,内塔尼亚胡访问上海,会见了数十位以色列在沪企业代表及中国企业领导人,并参观了上海虹口区犹太博物馆和1927年建立的犹太会堂。据《耶路撒冷邮报》报道,内塔尼亚胡感谢上海人民对犹太人的善意,“当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对犹太人关闭大门时,中国和上海向犹太人敞开救援大门。以色列现在有了自己的国家和军队,能够保护人民不再遭屠杀”。他强调,“我们永远铭记,二战大屠杀期间,犹太人在上海找到避难所”。
“中国外交部上周表示愿意安排阿巴斯和内塔尼亚胡会面,但以色列方面将此访重点放在扩大和中国每年80亿美元的经贸上,会面没能实现”,美联社8日的文章称。法新社称,内塔尼亚胡在北京获得高规格接待,以色列在对华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根据以色列政府数据,去年以色列从中国进口53.2亿美元,对华出口27.4亿美元。以色列《国土报》也引述内塔尼亚胡在上海的发言说,未来属于那些创新和科技的引领者,以色列只有800万居民,为上海人口的1/3。但以面积比,以色列制造的知识产权多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以中合作是双赢最佳组合。
“中东局势让中国困惑,但最近两年,中国人认为有必要扩大在这一地区的活动,以确保本国利益”,美联社8日引述以色列海法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约拉姆·埃夫隆的话称。他分析说,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相对更加关注经济发展,注意平衡各方关系,避免介入中东事务。但“阿拉伯之春”伤害了中国的利益,中国开始调整政策,“外交西进”,加强在中亚和中东的影响。他认为,以中关系绝对不只是两国的关系。以色列是美国的坚定盟友,以中关系增强也影响到和美国的关系。中国需要阿拉伯传统友谊和该地区的石油,而以色列是地区稳定的关键因素。
“中国可以作出姿态,但无法给中东带来和平”,《时代》周刊7日以此为题发文称,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巨人和潜在的军事大国,看似可以尝试调解其他国家都未能解决的难题。“北京本周为达成中东和平书写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但其结果很可能是否定的。”报道称,在巴以冲突中,中国曾长期采取同情巴勒斯坦的政策,中国1988年承认巴勒斯坦国,1992年才同以色列建交。巴以和谈长期僵滞,主要阻力来自双方右翼,也离不开大国的斡旋和政治经济担保。分析称,虽然近十几年来中以关系发展迅速,但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及推动和谈的作用,目前尚无法和美欧相比。(本报驻以色列特约记者 陈克勤)
作者:陈克勤 (来源:环球时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