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毒姜”事件续:产区农民称生姜太容易生病
原标题 [山东“毒姜”事件后续:产区农民称“生姜太容易生病了”]
新华网济南5月9日电(记者张志龙)近日,媒体报道山东潍坊市峡山区有农户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进行大姜种植。记者了解到,虽然当地已查封了非法销售“神农丹”的门店,刑拘了门店经理并启动了相关责任人的问责程序,但消费者对生姜安全的疑虑并未消除。
市场:批发价跌2毛多
位于潍坊安丘市大黑埠村的安丘姜蒜批发市场是北方规模较大的大姜批发市场之一,这里的姜蒜等常年供应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蔬菜市场。记者7日在市场看到,往日热闹繁华的市场变得冷落,几个大姜经纪人闲聊打发时间。
“以前很少见到这种场面。”生姜经纪人沈兆平说,行情好的时候一个月发十几吨大姜,现在“近一个星期没有出货,5年多来从没出现过这种情况。”
记者了解到,媒体报道后,大姜批发价格出现了大幅下降。“一斤就跌两三毛钱。”沈兆平说。
市场管理人员马德成说,现在整个市场每天的出货量七八十吨,在这之前,每天的规模都在百吨以上。“现在,市场对进入销售的生姜实行每车必检,但没有发现药残超标的现象。”
原因:违禁农药价低“效果”好
数据显示,潍坊市峡山区的生姜种植面积从前两年的15000亩锐减到现在的9866亩。媒体提到的潍坊市峡山区王家庄街道西波浪全村共780亩地,其中有160亩地种植生姜,最多的时候,这个村有250亩地种植生姜。当地农民的普遍感觉是,“种姜的越来越少了,因为病。”
有村民抱怨,之所以会出现有姜农使用“神农丹”种植生姜的现象,与这几年大姜种植的效益越来越差有关,“生姜太容易生病了”。
多年种植大姜的西波浪泉村农民赵振武对记者说,生姜种植三四年后,老姜田很容易出病害,线虫病、姜瘟等一出现,对产量影响很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绝产。“一亩地刚开始种时产姜能达9000斤至一万斤,接下来产量逐年减少。就算1块钱一斤,除去成本4000多元,姜每年就种一季,一亩地一年也就赚2000元。”
收益越来越少,使得一些人试图通过使用违禁农药来提高种植效益。潍坊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王林武分析说,个别老百姓偷用“神农丹”农药主要是为了治疗线虫病,“老百姓选择"神农丹"一是因为其价格低,二是"效果"好,对产量的提高较有帮助。”
然而,“神农丹”并非不可替代。记者在峡山区其他区域以及种姜面积更大的临近县昌邑、安丘等地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姜农使用的是一种叫“阿维菌素”的生物药,这种药高效低毒,可以有效地替代“神农丹”,只是价格相对稍高。
王林武认为,老姜田出现问题后,植保专家一般会建议姜农实行轮作倒茬,暂时改种土豆、大葱等其他作物,让土地休养生息。但姜农由于习惯,还会继续种植大姜,所以会出现“有病乱投医”的现象。
根源:农业集约化水平不高
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东南部,去年12月,这个区成为全国23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之一,也是山东省首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作为国家有机蔬菜示范区的峡山区,还没有把辖区内4个街道的所有村全部纳入到整个体系当中。在已经建设的示范区内,种植基地内的有机蔬菜依托企业化运作,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标准,每年进行一次土壤、空气、水质和产品检测,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和审查。西波浪泉村还没有列入这个示范区当中。
专家认为,“神农丹”事件的出现暴露了地方监管的失职,另外,作为农产品“入市”前的最后一道环节,农药残留检测制度不完善,让一些农户使用违禁农药有了可乘之机。但更深层次上,是我国农业分散经营体系暴露出的问题。
专家认为,“集约化、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就可以完整地建立起来,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问题”。
潍坊市公安局峡山分局法制室主任张峰介绍说,在媒体报道潍坊农户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的当晚,公安部门就刑拘了果树(蔬)医院负责人周某某,并当场查获了5袋“神农丹”和一些销售完产品后的空箱子。
潍坊市峡山区农林水利局局长辛文东说,截至7日,当地已经查出使用“神农丹”用于大姜种植的姜田共8亩,涉及5户,对使用“神农丹”的姜田进行翻耕并改种花生。
“区级配齐配强农业执法大队,街道建立完善农业执法中队,村级全部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希望这个体系可以提高农民科学合理用药的意识和水平。”辛文东说。
作者:张志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