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京城整治“中国式过马路”囧中起步
2013年05月13日11: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 [香港中通社:京城整治“中国式过马路”囧中起步]
中新网5月13日电 香港中通社12日发文关注北京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该文用“囧”形容这项政策,称京城的这项措施在囧中起步。专家表示,遏制闯红灯,一方面需要对路口的规划以及对信号灯的进行科学的设计,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多种方式惩处闯红灯行为,通过教育培养正确的交通行为最重要。
文章摘编如下:
长安街上的交通巡管员陆大妈,今天觉得工作轻松了很多,北京罚款整治行人闯红灯一周以来,闯红灯的行人已经越来越少,“一天都没有开过一张罚单,行人都比较自觉。”
不过,除了150个重点整治路口,其他地方的状况可能不那么乐观了,驾车族张女士仍然为每天开车必经的几个大马路口行人乱穿感到头疼:“只要没有警察,行人还是红灯照闯,这会儿怎么不多安排点儿交通协管员?”
北京市从5月6日开始,正式对行人闯红灯进行罚款处罚。对于经交通协管员劝阻依然不遵守信号灯指示的行人和骑车人,一旦强行硬闯,交警将对其进行处罚,罚款当场缴纳,行人10元人民币,骑车人20元人民币。仅6日上午,就开出了两万张罚单,令人瞠目。
一周以来,各种相关话题和新闻在网路上讨论热烈,特别是一位骑车大妈跟交警讨价还价的视频极为火爆:交警拦下闯红灯的她,说要罚20块,大妈扶着车子和蔼且执着地砍价,“交10块吧”……在路口执法的交警坦言:相对机动车驾驶员来说,行人接受的交规教育要少得多,对警察也缺少敬畏心。因此,交警在具体处罚中也很“挠头”,效率低,遇上难缠行人反而还会影响交通。
有市民说,仅仅依靠罚款的方式来整治闯红灯,太单一;10元、20的罚款金额也太少,难以起到震慑作用,应可借鉴内地其他城市。网友将各地“土政策”一一晒在网上:在深圳,如果行人或非机动车发生违法行为,可以选择穿“绿马夹”站岗半小时;在南京和青岛的一些路口,则安装有“现在是红灯,请不要闯红灯”的语音警示行人;在厦门,相关部门准备建立一个“诚信信息共享平台”,不听劝阻的违法行为人的处罚信息,将被录入违法系统中永久保存,并进入个人的征信系统,进而影响其就业、贷款等。
更有网友提出,要严刑峻法整治闯红灯现象,应该向外国学习:在新加坡,行人第一次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约1000元人民币),屡次闯红灯的,最重可有半年到一年的牢狱之灾;在日本,有一个“市原交通罪犯监狱”,里面囚禁的都是违反交通法规的人,在这个监狱里,犯人的平均监禁期为9.5个月。出狱前,他们必须经过严格的驾驶技术和交通规则考试,成绩优良者方能获释。
不少市民反映即使管住了路口,但在没有斑马线的路段,行人的违规行为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在京城一些繁华地段的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附近,不少行人直接横穿马路。
与此相对,不少行人对路口信号灯“相位”、“配时”的不科学也有很大意见。出租车司机吴师傅告诉记者,“有的路口很长,绿灯时间却很短,行人走到一半就变成红灯,老人们走得就更慢了,交管部门需要延长绿灯的时间。”
专家表示,遏制闯红灯,一方面需要对路口的规划以及对信号灯的进行科学的设计,充分考虑路段的人流量及行人特点等,确保安全通行;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多种方式惩处闯红灯行为,“长期养成的习惯不可能通过简单罚款的措施一蹴而就,通过教育培养正确的交通行为最重要。”
根据京城媒体调查,这一周来闯红灯行人有所减少但仍较普遍。也有媒体惊喜发现,遵守红绿灯的人群中中小学生居多。家住北苑的李女士说:“女儿在的幼儿园这几天也在专门教孩子们遵守交通规则,所以她一见红灯就说"红灯停,绿灯行"。我也很鼓励她。这种观念应该从小就树立,不管别人怎么做,我们家长肯定要给孩子做示范。” (庄恭)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