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记者在处理站看到,几十台生化处理机已安装完毕。废气处理后,从巨大排气管排出。
餐厨垃圾一直是让城市头疼的一个问题,最快下个月,建在双流的成都中心城区首座餐厨垃圾处理站将投入使用。这座最能“吃”的垃圾处理站,不但能解决剩饭菜,经过一系列加工,过滤水分高温发酵,就能将剩饭菜加工成化肥,变废为宝。
提起餐厨垃圾处理,很多人会想到双流县文兴镇那个以“吃”餐厨垃圾出名的处理站。吃的是垃圾,吐出来的是“肥料”。现在,一座“食量”更大、自动化机械化程度更高的处理站在它身后拔地而起。它就是成都市中心城区首座餐厨垃圾处理站,厂址位于双流县餐厨垃圾处理站的正后方。
9日,记者从成都市城管局获悉,这座处理站的日处理能力约200吨,可基本解决中心城区的餐厨垃圾处理问题。预计最快今年6月份即可投入使用。
分三步
过滤水分干垃圾生化处理
昨日,记者在双流看到,五座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这座处理站由成都市城管局和北京嘉博文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兴建。技术人员徐寿田告诉记者,这五栋建筑分别是办公楼、菌种厂、生化处理厂、污水处理车间、库房。目前,车间内40台生化处理机已经安装到位,一天能处理200吨餐厨垃圾,自动化机械化程度更高。
油腻腻的餐厨垃圾如何变成干燥的肥料,需要经过前分选、生化处理、后分选三个步骤。双流文兴镇的餐厨垃圾处理站站长李晓科为我们一一介绍。
“第一步,前分选。”李晓科说,潲水随着收运罐车拉到前分选区,经过三次过滤,水分和无机物(筷子、塑料袋、酒杯等物质)分离出来,剩饭剩菜等被留下,进入下一个生化处理步骤。“分离下来的污水通过地下管道进入污水处理车间,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旁边的西航港污水处理厂。潲水通过紫外杀菌,在分选的同时还实现了除臭。”
最关键
变成肥料高温发酵10小时
经过分选后,可用的餐桌剩余食物通过储料仓的四个出料口,被运送到生化处理车间。生化处理厂是潲水无害化处理的主要“阵地”,潲水在这里经过高温、发酵、干燥过程,最终成为有机肥料。这是餐厨垃圾处理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耗时的。“垃圾变肥料,全程需要约10多个小时,这个过程就占了10个小时。”李晓科说,新站建成后,全自动化操作,需要消耗的人力很少。
“这个还不算终端产品。”李晓科随后带记者来到后分选车间。他介绍说,一些骨头等物质比较坚硬,高温加热也难融化。因此,在后分选车间,还要进行最后一次筛分。挑出那些杂质后,餐厨垃圾整个处理过程也就完成了,作为成品进入库房储存。最后,被制作成有机饲料和有机肥料。李晓科介绍:“相比于一般的化肥,这种肥料营养物质更多。”他透露,新厂建成年内投入使用后,每天最多能生产出150吨有机肥。
最神奇
看了餐厨垃圾“华丽”转身变成肥料的过程,也许你会觉得太简单了。生化处理10个小时,就能“蜕变”成有机肥,里面肯定加了“独家秘料”吧。
“里面还真加了"料",”徐寿田说,每处理2.2吨垃圾,要加300克的真菌。菌里含有大量有益的微生物,经过加热,繁殖生长,可以杀死餐厨食物里的有害病菌,把食物里的大分子链降解,进而将垃圾制成肥料。这种肥料更易被植物吸收。
这个真菌就是他们的“独家秘笈”,“这可是公司机密,”一旁的李晓科补充道。
徐寿田告诉记者,这些真菌需要经过8个月的时间才能培育完成,生化处理厂附近的菌种厂,就是专门培育这种真菌的。徐寿田说,他们公司在餐厨垃圾处理方面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在当地设立菌种厂,成都是第一个。
徐寿田透露,把“厂房”搬到成都之后,机械化程度提高了,产量会增长几十倍,而培育的周期也会缩短至一个月。记者张想玲 摄影吴小川 (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