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缠枝瓜果纹玉壶春瓷瓶本报记者 钱欢青 发自济宁
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以约合人民币2.3亿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世界纪录,同时刷新中国瓷器及中国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
“鬼谷下山”图罐之所以能拍出天价,当然也和其描述的故事有关,这件瓷器描述了孙膑的师父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精彩的历史故事加上精妙绝伦的制作技艺,使得这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为世人瞩目。
由此,元青花在拍卖市场上也风生水起,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元青花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在济宁市博物馆,就珍藏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 元青花缠枝瓜果纹玉壶春瓶,而这件珍贵的元青花的发现过程,还有着一段传奇故事。
农民浇地发现精美瓷瓶 济宁市博物馆馆长王莉向记者讲述了发现这件博物馆唯一馆藏元青花的故事。
1984年的一天,济宁市任城区廿里铺镇刘大门口村村民秋善实在自家菜园浇地。这是他再正常不过的日常“工作”之一,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次浇地,却让一件“国宝”浮出水面。
按照以往的经验,在菜地上浇上水之后,水会缓慢地往土里渗,但秋善实发现,这次浇水十分奇怪:水一浇下去,没有任何留存,直接就往下流下去了。秋善实觉得可能下面有个老鼠洞,于是小心翼翼地挖了下去,挖到距地表大约半米深时,果然出现了一个洞,但这不是一个老鼠洞,而是一座被盗的石棺墓。在石棺墓的口上,秋善实找到了一件精美的瓷瓶。
看到瓷瓶十分精美,浇完地,秋善实就把它带回了家。媳妇问他瓷瓶是哪儿来的,秋善实说是从菜地地下的古墓里发现的。媳妇觉得墓中出土的东西带着晦气,不吉利,让秋善实把它给扔了。秋善实拿着瓷瓶走到门口,看着瓶子上精美的图案,没舍得扔,于是就随手放在了自家院中的猪圈内。
也该是“国宝”命好。1984年恰逢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济宁地区文物普查小组对境内进行拉网式的文物普查。到了刘大门口村,秋善实听说工作人员来查文物,就说自己家猪圈里留着一个瓷瓶,普查队员仔细一看,知道这是难得的元青花,于是将其收到了博物馆。据说,为了奖励秋善实,博物馆还奖给了他30元钱。
元代瓷器成熟期的代表 玉壶春瓶又叫玉壶春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圆腹、圈足。玉壶春瓶的造型定型于北宋时期,在当时是一种装酒的实用器具,后来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
济宁市博物馆的这件玉壶春瓶瓶高28.3厘米,口径8.3厘米,底径8.05厘米,腹径14.2厘米,重810克。瓶子的口沿饰缠枝花纹,颈部饰蕉叶纹及变形莲瓣纹,腹部以两圈缠枝花纹间隔,中间饰缠枝瓜果纹,近底部饰一圈变形莲瓣纹,圈足外饰缠枝花纹。
王莉说,这件玉壶春瓶身上的缠枝花卉,以荷花瓣、蕉叶、下垂如意云纹等组成,均是元代青花中较为流行的装饰纹样,说明此瓶应为元代成熟期的代表,属景德镇窑口的产品。由于山东地区发现元青花颇为少见,而这件玉壶春瓶瓶口内的卷枝纹后世也很少效仿制作,故而十分珍贵。
物以稀为贵 元青花出现的年代,大概是14世纪20年代后期,一直到14世纪50年代前期,因为战乱而终止,其生产时间大概只有二十几年。当年生产元青花的窑口也不会很多。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全世界收藏元青花瓷器最丰富的机构,一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宫博物馆,有40件;二是伊朗国家博物馆,有32件。总体而言,目前已被证实的元青花存世量不到400件,其中有200多件在海外,只有100余件在国内的博物馆。
为什么海外的元青花比国内多?陈克伦认为,主要因为当年元青花是一种贸易瓷。元青花似乎缺少一个酝酿的过程,它在元代后期“横空出世”,和传统的唐宋瓷器的装饰风格完全不一样,那种蓝色不是文人的传统,蒙古人也不喜欢青花,他们更欣赏白瓷。蓝白相间的图案其实比较符合伊斯兰文化的审美情趣。元青花采用的原料“苏麻离青”也是从西亚进口的。这些证据都表明,元青花很可能是一种迎合了海外审美趣味的外销瓷。
瓷中珍品 王莉告诉记者,在济宁市博物馆,还有两件元代瓷器也同属国家一级文物,虽非元青花,却同样极其珍贵。
其中一件是元露胎贴花双龙纹龙泉瓷盘。该瓷盘通体施青釉,盘底为两露胎翻飞的蛟龙纹。这两条龙采用堆贴、捏塑的方法制作,形成立体形象,两条龙栩栩如生,犹如在碧波中翻卷腾飞,游水嬉戏,为龙泉青瓷的精品力作。这件露胎贴花龙泉盘就是反映这一演变的典型代表作,目前在国内还未发现与之相同的,堪称瓷中珍宝。
另一件元代瓷器珍品是黑釉铁锈花瓷碗。铁锈花的制作方法是在施好釉的坯体上用含氧化铁的斑花石作着色剂,绘纹饰,在高温烧造过程中,纹饰中的铁晶体呈现出斑斓的铁锈红色。清寂园叟《陶雅》中有“紫黑色釉,满现星点,灿烂发亮,其光如铁”的记载。1989年11月,这件黑釉铁锈花瓷碗出土于任城区张营村元代张楷墓中,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张楷一生多次在山东为官,政绩卓著,尤其在河渠治理、加强漕运方面作出了贡献。1276年,按照张楷“疏凿泗、汶二水,会于济,达于淮”之建议,使济宁以南的泗水运道得以畅通,对元代京杭运河的全线开通和南北水运交通都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济南时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