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综合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上海举行近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2013年05月17日13:14
来源:国新办网
原标题 [上海举行近年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5月14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科委、市发改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参加。市科委主任寿子琪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近年来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2009-2012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本市实施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本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稳步攀升,产业布局更趋合理,重点企业快速成长,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政策环境逐步优化。

  2009年6月,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强上海产业综合竞争力,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来加以推进。上海市编制发布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出台了《关于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成立了市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工作小组,形成了“统一规划、分工合作、市区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经过市区两级政府和相关委办局的共同努力,已全面完成了“行动计划”设立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据统计,与2008年相比,2012年全市生物医药行业经济总量达到2084.75亿元,实现了翻番。其中:制造业增长86.7%,商业销售增长1.2倍,研发服务外包增长2倍。生物医药产业连续四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率,是本市为数不多的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增长率高于本市GDP的增长率。四年来,本市全社会生物医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超过160亿元,2012年为2008年的四倍,为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后劲,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产业基地方面

  “行动计划”在浦东、闵行、徐汇、奉贤、金山、青浦确立了6个产业基地,在推进的过程中,市政府对落户在产业基地中的建设项目,优先给予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化化项目用地指标,并给予固定资产投资额10%的资金补贴;同时,各产业基地所在区县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设立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生物医药企业和各类创新要素进一步向基地集聚。四年来,产业的集中度显著提高,体现在“两个80%”上,一是六个产业基地实现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制造业总产值的80%,二是本市生物医药新增投资产业项目的80%以上集中在六个产业基地。

  2012年,浦东基地、闵行基地分别完成生物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330亿元、130亿元,均比2008年实现翻番,占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奉贤基地吸引了上海生物制品所、凯宝药业、海利生物等一批生物制品和现代中药企业入驻;金山、青浦等基地主动对接张江,加快了一批研发企业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徐汇基地充分利用园区内三级甲等医院数量多、研究机构水平高的优势,按照国际一流水准的标准,精心建设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承接国内外知名制药企业委托的药物临床研究任务。通过行动计划的实施,六个产业基地目前已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态势,成为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2、企业发展方面

  2012年,本市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的生物医药企业有3家,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有15家,过2亿元的生物医药企业有98家,与2008年相比,新增50家。

  外资企业在上海继续保持了很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的22家生物医药企业,有14家在上海设立了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跨国企业通过在上海追加投资或引入新产品,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年均增速超过20%。国有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如上药集团通过重组兼并,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680.78亿元,成为我国医药领域的旗舰企业;上海生物制品所在奉贤投资39亿元建设生产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生物制品生产基地。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如复星医药通过资本运作和并购重组,2012年营业收入超过70亿元,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医药前十强企业;药明康德、创诺医药、微创、海尼药业、凯宝药业、康德莱等一批民营企业也已成为行业内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本市外资、国有和民营生物医药企业已经形成“三足鼎立、共同发展”的格局。

  3、拳头产品方面

  微创公司的药物洗脱血管支架、凯宝药业的痰热清注射液等6个产品销售额超过10亿元;海尼药业的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新亚、新先锋的头孢曲松钠、和黄药业的麝香保心丸、中信国健的益赛普、康德莱的注射穿刺器械、东富龙的冻干机等11个产品销售额超过5亿元。2012年本市销售额过亿元的生物医药产品已超过100个,此外,四年来,重组人尿激酶原、艾力沙坦、吡非尼酮、甲流疫苗4个创新药物获批国家一类新药证书;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右旋佐匹克隆等26个新药获准生产;数字X光机、1.5T磁共振、心脑血管支架、临床专用PET、电子内窥镜、手术导航设备和交联透明质酸等61个产品获得了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标志着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品结构正在向高端制造转型,成为全国生物医药领域高端制造中心。

  4、创新能力提升方面

  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中心和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安评中心获得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GLP资格认证、“临床样本库”的启动建设、研发型中小微企业科技投融资平台的建立,标志着本市创新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创新研发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上海在生物医药创新领域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联盟以及产学研医合作专项的设立,使得本市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不断得到加强。目前,重组人肿瘤细胞凋亡因子、可利霉素、纽兰格林、重组人胰高血糖素(GLP-1)等4个国家一类新药已完成临床研究,正在申请生产批文,还有27个国家一类新药进入临床研究。在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任务的省市中,上海最早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也是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数量最多的城市。

  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本市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水平也得到提升2009年以来,在生物医药领域中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841项,位居全国前列;在Nature、Science、Cell及其系列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27篇,占全国同领域1/4;更有52项生物医药领域成果问鼎国家大奖。承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项目264项,获得经费19亿元,占全国总数的近15%。

  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上海电视台:请问市科委徐主任生物医药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我们想知道的是,在行动计划这三年间,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发展有哪些实实在在,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一些成果?

  徐祖信(市科委副主任):

  谢谢,我想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好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会直接降低市民的医疗费用。在生物医药行业这个领域,大家都知道,一个产品只要能够国产化,进口产品的价格就会大幅度的降价,如果它变成独一无二的,它的价格就降不下来。我这里举个例子,比如上海微创医疗集团公司有一款主打产品是血管药物支架,在它的血管药物支架没有上市之前,国内的病人主要依靠的是进口的支架。一个进口的支架,当时价格3.5万元左右。后来留学生回国到上海创业,建立了上海微创医疗集团公司,生产了支架,价格只有进口产品的1/3。再加上质量也比较好,所以很快在国内的医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也出口到了很多的国家和地区。因为它的市场占有量也就使得进口的支架从原来的3.5万元降到1.5万元左右。

  再比如,还有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是生产心脏封堵器,通过微创的治疗手段就可以治疗心脏疾病,它的研发成功并生产就使进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了1/3,而且在国内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所以第一个好处就是直接降低了医疗费用。

  第二个好处,上海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填补了国内一些生物医药产品的空白。相对世界来讲,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还是比较晚的,有很多药品或者器械,我们过去都不能生产,这些年来,我们有一批产品都能够生产了,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比如说在生物医药行业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抗体药物,被称为“生物导弹”,和化学药物相比,治疗效果好,毒副作用也比较小,而且可以直接中和、阻断抗原,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现在世界销量最大的十个药品当中五个是抗体药物。过去,不仅上海乃至全国,抗体药物基本上都是依靠进口。这些年上海高度重视抗体药物的研发,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2个抗体药物研发成功,并且投入生产,就是中信国健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益赛普,还有抗移植器官排异的“健尼哌”。现在这些药物在国内都是供不应求的,上海在抗体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过程当中,在中国是具有领先地位的。目前国内在研的国产抗体药物中,70%都是在上海研发的。比如说上海还有一个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了一款治疗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系统,与以往运用传统的治疗手段,病人需卧床2-3个月相比,使用该产品,病人所受治疗的创伤小、见效快,术后几小时即可行走。同时,该公司的产品可完全替代进口产品,使患者治疗费用从十余万元降低至3-4万元,已使数万名患者摆脱了病患的痛苦。

  第三个好处,市民可以用相对比较低的价格,直接来获得跨国公司在上海生产的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品。因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环境比较好,所以这些年,我们吸引了在世界500强之列的生物医药公司,来上海建总部,建研发中心,或者建生产企业。比如罗氏公司,在上海就生产治疗肺癌的特罗凯,治疗结直肠癌的希罗达,施贵宝在上海生产治疗乙肝的博路定,勃林格殷格翰是欧洲一家非常有名的家族企业,在上海生产治疗老年人常见性阻塞肺的“爱全乐”,这些产品都是国际一流的产品,在上海生产以后,我们国内的市民、老百姓都可以用比较低的价格使用这些产品。

  经济日报:

  请问市发改委周主任,上海在生物医药发展方面有哪些政策支持?具体有哪些内容?

  周亚(市发改委副主任):

  应该说上海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刚才寿主任做了介绍。上海是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基地,长期以来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2009年上海市就出台了生物医药的行动计划,大家知道,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根据这个《决定》,2012年初市委发布了2号文《关于本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到了全市产业发展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就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七大产业之一。根据这个《实施意见》,市政府也同时发布了《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我们从2009年开始对生物医药产业支持,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政策:一个是对于生物医药的产业研发和产业化的项目,一般来说新增投资的10%可以从市一级政府这里得到专项资金的补贴和支持,这是针对它研发的。如果是攻关类和公共研发平台项目,支持比例最高可以达到新增投资的30%。当然一些相关的园区,包括张江等等,以及刚才寿主任在介绍当中提到的六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今后也许还会增加个别的重要基地),他们也有一些区级层面专项资金支持。我刚才讲的只是市一级专项资金的支持。

  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也在根据上海十来年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经验、教训,改变政府政策的支持方式,这个改变方式就运用一些市场化的方式,比如说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来参加社会发起的一些创业投资基金。,主体由社会发起,其中市里拿出了30亿资金,来专门支持引导资金,同时也申报国家的新兴产业创投计划,我们也得到了国家的一些支持。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千骥基金,还有一个中卫基金,这些创投基金都是专门投资生物医药的。当然引导基金也有做别的投资,如集成电路、装备、新能源等等。这个基金上海市一级的政府和有关的园区、区县,都分别参股,但是它是市场化运作的。政府部门并不参与日常的管理,也不会派人进去干预投资行为。其中上海有一些基金,拿到了国家的支持,这在全国也是不多的,这是第二个方面政策,可以叫探索一些市场化的金融投资支持。

  第三,在一些配套,比如说土地、环评、审批的程序、人才上等等,这些是和一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环境相关的配套政策,这个尤其是在科委,作为我们市政府分工里主要负责生物医药产业的主管部门,我们发改委、规土部门和环保部门等等相关的部门共同配合,这几年里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简便、快捷、高效的政策,主要是这三个方面。具体的政策网上都有,今天就不详细介绍了。

  第一财经日报:

  我想请问在生物制药产业是不是会产生污染?环保措施有哪些?

  徐祖信:

  上海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当中,主要是发展高端制造业。在生物医药行业当中污染比较大的一般都为大宗化学原料药,但是目前基本上都不在上海进行生产。因此,在上海生产的都是污染比较少、附加值比较高的产品。

  刚才我们也谈到,上海把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到6个基地。在这6个基地当中我们都有很好的环保治理设施,包括集中供水、集中排放、集中供热等设施。

  东方网:

  请问市食药监的衣局长,上海的药监部门在鼓励创新生物医药产品研发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衣承东(市食药监局副局长):

  谢谢,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国家食药监总局主管国家的注册、生产、进口、审批,对于创新药,国家专门有一个绿色通道制度。大家也许了解前一段时间抗流感疫苗的快速审批,国家都有绿色通道。对于这个政策上海的食药监部门主动配合。一个我们提前主动提供指导服务,缩短新药现场审核时间。我们通过主动了解新药研发单位的申报需求,对申报的创新药物均纳入快速通道,第一时间进行形式审查、受理,安排现场核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审核、上报,并及时跟踪后续审评情况。

  我们还积极落实“聚焦张江”战略,推进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药谷”建设。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我局专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积极开展支持创新药物研究的课题研究,如《抗体药物合同生产可行性研究》,探索新型药品生产模式的先行先试。在张江园区落实场地,建立了与国家食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的视频咨询会议机制,对药品注册中遇到的有关技术和政策问题进行咨询,及时沟通、主动服务。

  另外,我们积极鼓励引导、鼓励本市药品研究单位提高创新药物研究水平。目前本市已有8家单位通过国家食药监局GLP《注:Good Laboratory Practice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检查》, 有38家单位通过GCP《注:Good Clinical Practice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同时,积极推进药品生产企业实施新版GMP《注:新版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2011年2月,卫生部颁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卫生部令第79号)》,促进新药研究成果转化。通过提升企业生产和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业核心竞争能力。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推进上海生物医药在健康、规范、良好的状态下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效果。谢谢。

  新闻晚报:

  请问寿主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各地已经形成共识。据我了解其他一些省市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推进力度非常大。上海如何与周边其他省市开展良性竞争?谢谢。

  寿子琪(市科委主任):

  感谢你提这个问题。在产业推进过程当中,确实有这个问题,我们讲叫同质化,或者说差不多的水平。生物医药产业大家都很关心,因为它的发展空间、潜力、前景都很好。所以现在各地都把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来推进。我们推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总的想法,第一还是要立足上海本身,第二要发挥上海的作用,服务全国。毕竟上海还要率先,要做排头兵,我想我们在生物医药研发上还比较强。与此同时也要聚焦高端、错位竞争。

  徐主任在回答刚才那位记者问题的时候说了,我们总体上考虑要走高端的,要体现上海可以发挥的作用,要把更合适的产业放在上海做。比如说我们抗体药物,上海无论从研发、从生产上应该讲都是有发展优势的,同时世界上最大的抗体药物的代工企业,德国的勃林格殷格翰的生产基地也在上海,因为抗体药物还有一些企业如中信国健,都具有相当水平,而且抗体药物附加值比较高、污染又比较小,研发要求和技术水平又比较高。上海应该发展这一方面。

  再比如说我们做一些高端的医疗器械和装备,因为这是机电一体化的。同时又必须和我们的临床研究水平,或者说临床的医疗水平结合起来开发的一个产品。因为除了机电以外,里面还有很多的控制软件,如何识别数字,如何辨别影像,进行识别。这个在上海有一个综合优势。大家知道上海原来是一个工业基地,从机电一体化、方方面面的控制也好,我们有这个基础。同时临床研究,或者说上海的临床医疗水平在全国还是走在前列的。我们要发挥这个优势。这一块如果发展好,同样是惠及老百姓的。

  第三可以发展一些药剂,这里面也是有相当的技术含量,相对来讲做这些产品的附加值比较高、污染也比较小一点。对药效的发挥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最后一个要关注的就是研发服务外包。现在总的趋势,大家可以看到,过去是加工,不断地外迁,实际上研发现在也在不断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在生物医药领域越来越典型,大企业的研发越来越多是通过分包出来做,都是有一些专业的公司来进行分包。分包服务需要相当的技术水平,或者说有一定的研发基础。在上海应该讲我们是具有特色的,所以要推进。研发服务外包整个市场的容量也是很大的。目前生物医药外包市场现在大约有1500亿美元。上海有一个做生物医药外包的企业叫药明康德,光研发外包方面现在就做到5亿美金。上海2008年研发服务外包是50亿人民币,现在这几年做到150亿元,这里面还有很大的空间,而这个是污染相对来说比较小的,但是要求有一定的研发基础,主要靠人才、靠高级的人力资源来做,所以这一块上海要重点发展。

  总体的想法,上海既要服务全国,同时也要发展我们生物医药产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不能同质化竞争,要做一些高端的、适合上海做的,上海应该要做的一些事情。

  新华社:

  请问寿主任,上海在生物医药科研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但我们也注意到有一些成果在外省市进行转化、开花结果,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上海是否需要在软件、硬件上有一些相应的措施?

  寿子琪:

  谢谢你提的问题。上海的生物医药研发能力确实很强,这是在国内来讲。我们研发的很多产品在外省市产业化,这也本身也体现上海服务全国,上海研发成果转到外面去,也不一定是坏事。与此同时,当然我们本身也要关注这个问题,为什么上海的生物医药,我们研发很强,很多成果没有在这边转化,确实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当然另外一方面,上海生物医药也不全部是研发完以后到外面去,有一些外省市好的生物医药方面的研发成果在上海转化也是有的。

  我想这可能是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总体上来讲,上海的商务成本、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相对来讲比较高一点。有些研发出来的产品要算经济价值、性价比,一些产品可能转到外省市去了。第二方面,有些产品可能不适应在上海做。上海的环境容量有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有些转出去也是正常。第三方面,可能有的企业识别的能力有待提高,生物医药是高投入、高风险也是高产出,有些成果在研发过程当中,外省市有些企业就开始在过程当中介入的。敢冒前面的风险去做,这是判断能力,敢不敢去做的问题。

  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来讲,我们基本的想法是:第一,上海应该要发挥研发能力强这方面的优势。刚才我讲了要立足上海,服务全国。上海生物医药研究的成果到外省市转化,也不是坏事。第二,要关注当前的问题,要争取把一些高端、高附加值的企业想办法留在上海,我们的成本、我们的环境容量能承受的要留在上海。第三,要切实提高企业的识别能力,我们在研发过程当中,对有些生物医药研发的项目早期进行投入,一期临床开始,或者说二期临床早期就开始介入,让企业伴随着研发过程一起走过来。就便于企业以后在研发过程当中介入,也便于识别、判断这个东西是不是好,更好的留在上海。一旦都研发完了以后,或者说在研发过程当中没有了解到这个情况,一下子介入会有点困难,这需要判断。

  上海青年报:

  请问徐主任,从2003年非典(SARS)开始,近年来,突发性传染病事件时有发生,请问本市在这方面有什么科技应对措施的布局?

  徐祖信:

  大家都记得2003年爆发的非典,实际上那一年爆发非典对我们国家整个疾病防控体系的建设,都起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近十年来上海市政府在应对突发性传染病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我们的防控体系,第二是技术储备,第三是一批人才队伍。

  从我们防控体系来讲,上海建设了中法合资的巴斯德研究所,主要是从事病毒的研究所。另外也推动了复旦大学这些单位来建设高等级的病毒实验室。同时我们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时候也注意聚集一批从事病毒诊断试剂,还有治疗的药品、疫苗企业的发展。这是整个,无论从研究、从生产构造了一个防控体系。

  第二,防治技术的储备,这次H7N9出来以后,我们上海有一家生物医药公司,他研发的H7N9病毒的诊断试剂盒在全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马上投入使用,同时也有希望能够成为我们国家第一个获得批准,在医院使用的H7N9病毒诊断试剂盒,这是诊断方面。

  在生产方面,上海生物制品所,曾经研发并且生产了H5N1等多种流感疫苗,这些研发和生产线都为大规模生产H7N9疫苗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只要需要的话,马上就能够投入生产。另外治疗流感有一个很好的药叫达菲,上海医药集团就取得了达菲的生产权,一旦有大规模的病毒性流感爆发的话,上海医药集团马上就能够生产达菲,这是第二个,我们的技术储备。

  第三,就是上海这么多年来,聚集了一批预防流感病毒的人才队伍。而且最近上海也启动了针对H7N9禽流感防治的项目,正在组织复旦大学、公卫中心等等相关的研究机构、医疗机构,从预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调查这四个方面开展攻关研究。

  天天新报:

  两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徐主任,第一个问题您能否介绍一下市政府在生物医药产业今后的发展有什么样的计划?第二个问题是针对上海当前相对高发的肺癌、乳腺癌等等重大疾病,有哪些研究成果或者说一些科研布局?谢谢。

  徐祖信:

  你提了一个非常敏锐的问题,因为今天在这里发布的是2009—2012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成果。也就预示着从今年开始,到2017年,我们会开展第二轮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目前这个行动计划正在报批,报批完成以后我们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今天我能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第二轮生物医药产业行动计划,主要是在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个着力,着力提升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质量。我们会着力在医疗器械、抗体药、包括服务外包业方面去发展进一步提升我们产业的发展质量。

  第二个着力,要打造大企业和大产品,我们希望在第二轮生物医药产业行动计划当中,能够打造千亿级的企业,同时也能出现销售过十亿的产品。

  第三个着力就是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因为上海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最大的优势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人才优势和我们的市场优势。我们要抓住这两个优势,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出现一批自主创新的产品,我们希望通过第二轮生物医药行动计划的努力,至少能出现4—5个一类新药。什么叫一类新药呢?就是国际国内都没有的药物,叫做一类新药,也就是原创药物。第二轮行动计划主要会在这三个方面努力。具体的细节等到报批完成以后,再向记者朋友们发布。

  您提到的第二个问题,也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肺癌、乳腺癌现在成为一种高发病,上海市科委每年都会布局一批重大项目,来开展恶性肿瘤的研究。而且目前上海在这些恶性肿瘤方面的临床诊治水平,在国内是领先的。乳腺癌、白血病、肺癌,这三个肿瘤的5年生存率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今年4月份我们又针对肺癌的早期发现发布了重大科研项目的招标指南,因为肺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如果能够早期发现的话,它的5年生存率还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现在努力提高它的早发现、早治疗,以此来提升全民的健康水平。谢谢。

  财经杂志: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固定资产投资,2012年为2008年的4倍,这个是不是跟2008年以后推出4万亿的投资政策相关的?还有一个问题是统计显示与2008年相比,2012年全市生物医药行业今年总量实现了翻番,然后其中制造业增长86%,其商业销售增长1.2倍,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就是120%,研发服务是200%,也就是说经济总量实现了翻番,是不是主要是研发服务方面的增长?谢谢。

  寿子琪:

  我们这个固定资产投资主要还是企业直接投入为主,在这个固定资产投资里面,这是直接社会企业上面的投入,这160亿的投入,有国企、有民企,也有社会投入。

  第二个问题,我们是分三块,一块是制造,一块是流通,三是服务。所以制造业增长了86.7%,商业销售是增长1.2倍,就是你讲的没有错,120%,后面是2倍,大约是200%。

  制造业,2008年做计划的时候,大概是400多亿的水平,现在到800多亿。商业销售当初做的时候,是500亿,现在是1100亿的水平。服务外包当初是50亿,现在是150亿,这个数大概差不多,所以我把总量和具体的制造、服务、流通三块大概原来的基数是多少,现在是多少,这加起来是这么多。

  周亚:

  我补充一点,我觉得这个和原来几年前国家搞的扩大内需4万亿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我可以介绍一下去年的情况,从上海来看和全国的情况也差不多,由于这一轮金融危机还没有走出来,大部分的行业的增长都不是很好,但是,去年在上海有两个行业还是不错的,保持了比较好的增长:第一个就是生物医药,第二个是汽车,当然去年汽车行业有很多的原因,本身上汽集团是我们国家最大的一个汽车集团。生物医药之所以增长得好,说明受到这一轮经济波动影响不大,这还是和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需求有关系。我们国家人口多,我们的健康保障水平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正说明了,生物医药产业的潜力是很大的。刚才你说160多亿的投资里面,我们也计算了一下,在刚才讲的那些支持研发的政策中,上海财政实际总的支持也就十多个亿,也就是说90%左右还都是企业自主投入。这说明这个行业还不能等同于一般担心的产能过剩的产业(像钢铁等等),我们认为生物医药产业潜力还是很大的,应该是大有可为的。

  重要的意义刚刚已经说了,不仅能够降低、缓解我们国家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也填补很多的空白。比如说麝香保心丸现在又发现了新的作用,这就填补了原来治疗不了的一些病,这个作用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从一个方面来看。

  我就补充这些。

  徐威(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感谢各位记者的关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