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交会”多项“第一”助力两岸合作先行先试
2013年05月17日14: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 [“海交会”多项“第一”助力两岸合作先行先试]
中新社福州5月17日电 题:“海交会”多项“第一”助力两岸合作先行先试
作者 罗钦文 郭熙婵
作为大陆最早举办的两岸经贸展览会之一,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简称“海交会”)18日将在福州拉开第十五届的帷幕。
海交会组委会17日向中新社记者透露,台湾地区商协会及机构20个团组200余人应邀参会;海峡两岸旅游文化展区、海峡两岸机电展区、台湾特色食品展区、台港澳日用精品展区齐亮相;台湾参展企业约510家,比去年480家增长6.25%,使本届“海交会”“海峡”特色更加鲜明。
“海交会”的前身是1994年创办的福州国际招商月。福州国际招商月创办以来,“两岸合作”便成为突出的一大主题。随着两岸关系发展,由福州国际招商月演变而来的“海交会”促进两岸经贸交流的特色和作用更是日益凸显。
盘点历届“海交会”,多项“第一”助力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发展,“先行先试”的元素格外耀眼:
1999年,福州国际招商月首次冠名“海峡科技文化博览会”,第一次确定“海峡”主题,成为大陆最早举办的两岸经贸展会之一。
2000年,台北电脑同业公会首次组团参展,在展馆特设台湾资讯馆。
2001年,签订具有历史意义的“两马协议”,率先形成“两马先行”的格局。
2002年,签订向马祖岛供水协议,实现大陆首次向台湾地区供水。
2004年,澎湖地区首次组团参展。
2005年,首次组织台湾农产品参展,实现台湾水果首次“零关税”直航福州。
2006年,率先扩大台湾农产品准入及零关税种类和范围,率先实施台湾居民在大陆申办个体工商户。
2007年,率先启动福建沿海与澎湖地区货运直航,台湾台中六县市首次由地方政府组团参展参会。
2008年,福州市政府与台北市政府签署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声明,这是海峡两岸地方政府签署的首份协议;同时,参展的台湾县市首次基本覆盖台湾全岛(除花莲、台东两县)。
2009年,“海交会”推出“两岸邮件总包直封关系启动仪式”。
2010年,大陆首次正式从台湾引进大米。
2011年,“海交会”首设ECFA早收清单产品展区,开创了ECFA正式实施以来海峡两岸大型经贸展会开辟此类展区的先河。
2012年,海关总署福州原产地管理办公室揭牌成立,这是大陆首个专门负责管理对台优惠和非优惠贸易原产地业务的机构。
“海交会”见证了两岸合作的先行先试,也推动了榕台合作的持续深化。如今,福州在“三通”直航、文化交流、民间往来、居民赴台个人游等方面都走在大陆前列,“两马同春闹元宵”、“海峡两岸合唱节”等活动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特别是,福州建立台商投资区、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园、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等涉台园区,台商投资区面积由1.8平方公里扩大到13.26平方公里,迄今已批准台资项目(不含第三地)2143项、合同台资41.34亿美元。
榕台之间的区域潜在优势转化为了两岸经贸合作的现实优势。福州借力“海交会”,积极先行先试,深化榕台合作,促进两岸共同繁荣。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