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17日电(蒋涛)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即将对亚欧四国进行正式访问,德国是此访“压轴”的最后一站。
多位专家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凸显了中国对德国的重视,进入第41个年头的中德关系,已过“不惑之年”,步入真正的成熟。
曾亲历中德建交的前中国驻德国大使梅兆荣认为,这是李克强出任国务院总理后第一次出访,将德国作为最后一站,也是欧盟的唯一一站,凸显德国在中欧关系中的重要地位,良好的中德关系,对推动中欧关系发展意义重大。
中德2012年双边贸易额达1611.3亿美元,是两国建交时的588倍,占同期中欧贸易总额的1/3。中德双方已互为在欧盟、亚太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德国对华投资占欧盟对华投资总额的1/4。同年8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时表示,中德关系已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成为中欧关系领跑者。
“中国正处于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建设的关键节点,德国经验值得借鉴”,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孟虹分析称,中德合作与中国“十二五”期间推进的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相匹配,“空间巨大”。
而中德经贸交往频繁的另一面,是两国政治互信面临的问题与机遇。
“在德国一些媒体中,建立在挑剔与偏见之上的报道从未停止。”梅兆荣指出,德国媒体因为意识形态差异、西方价值观本位等因素,相较于其他欧洲媒体,对中国批评更多,导致很多德国民众对中国存在误解。而一些德国政客为捞取政治资本,也喜欢把中国作为攻击的“靶子”。
外交学院教授熊炜说,有“铁腕”之称的默克尔执政初期,中德关系曾因西藏问题出现波折,“但现在中德之间已经建立起高层次的政府间蹉商机制”。
中德2011年在柏林举行首轮政府间磋商,次年8月,默克尔率团访华进行第二轮政府间磋商,平等对话与坦诚沟通取得成果,推动中德关系积极前行。
“默克尔总理平稳执政后,情况大为好转”,熊炜评价称,这一方面因为中德之间交流沟通的增加,政治互信持续积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实力的增长,双方合作的空间更为广泛。
“该机制的运转很成功”,梅兆荣说,对于中国而言,这是唯一与西方国家建立的政府间磋商机制,这种相互信任是来之不易的。
中国外交部称,李克强此访将与默克尔共同宣布中德语言年开幕,密集接触德国政界、经济界人士之外,双方还将签署一系列涵盖制造业、投资、财经、城镇化等领域的合作协议。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