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5月20日,李克强在印度知名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引起各界关注。记者梳理发现,李克强任副总理期间出访时,已6次在当地权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西班牙
形象解释“最复杂国情”
【发表背景】2011年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出访西班牙、德国、英国。此时,欧洲正遭受金融危机。
【刊发时间】2011年1月3日,访西前一天。
【刊发媒体】《国家报》,是西班牙最大的报纸之一,日发行量20万份。
文章中,李克强介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也解释了中国的“世界上最复杂的国情”,中国所取得的任何发展成果被13亿人口一除,就会成为较小的数字。他说,用13亿人口做除法固然令人不大满意,但做乘法却激动人心,“如果13亿中国人每人消费一瓶橄榄油、品尝几杯葡萄酒,可能西班牙一年的产量还不够。每年哪怕只有百分之几的中国人到西班牙旅游,西班牙的酒店也会天天爆满”。
德 国
“德国制造”拉近距离
【刊发时间】2011年1月5日,访德前一天。
【刊发媒体】《南德意志报》,是德国订阅量最大的日报,日发行量超过44万份。
李克强在文中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德国人民和“德国制造”一直以来的好感。
英 国
“中国同世界共成长”
【刊发时间】2011年1月10日,访英当天。
【刊发媒体】英国《金融时报》,日发行量约45万份。
文章在一开始就表达中国一直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李克强引用2000多年前《诗经》的诗文,并翻译成白话,百姓辛苦,应休养生息,享受安康;这既造福于中国人民,也有益于天下安宁。
俄罗斯
借礼仪诠释伙伴合力
【发表背景】2012年4月26日,李克强对俄进行正式访问。
【刊发时间】访俄之际。
【刊发媒体】《俄罗斯报》,俄政府机关报,总发行量超过22万份。
“中国人见面往往抱拳行礼,俄罗斯人见面往往击掌握手,这象征着信任、象征着合力”。李克强说,展望未来,中国和俄罗斯互为对方的机遇。
匈牙利
在天竺葵花开时节而来
【发表背景】2012年4月30日李克强抵达布达佩斯开始进行正式访问。
【刊发时间】即将出访之际。
【刊发媒体】《民族报》,匈牙利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
“在天竺葵开满匈牙利大街小巷的时节,我即将访问这个美丽的国度”,文章以优美的文字开篇,李克强说自己为友谊、合作而来。
李克强还对比了两国的相似之处,两国都习惯于姓在前、名在后的称呼,对年、月、日的表达顺序也是一致的。匈牙利语中大量原始词汇的发音、匈牙利古老的音乐曲调,与中国一些少数民族极为相似。
比利时
当“欧洲设计”遇上“中国制造”
【发表背景】2012年5月1日,李克强访问比利时和欧盟总部。
【刊发时间】2012年5月2日
【刊发媒体】英国《金融时报》
在这篇文章里,李克强表达更多的是“期待”,因为“欧盟始终是中国值得期待的战略合作伙伴”。李克强说,当“欧洲设计”遇上“中国制造”,“欧洲技术”遇上“中国市场”,就会产生美妙的效应。
“隔道不下雨,百里不同风,”他说,当今世界,既需要西方的思维,也需要东方的智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