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前情报分析员安娜·蒙特斯有“古巴女王”之称,是古巴军政情报方面的专家。直到2001年她被捕时,同事们才知道她隐藏十多年的另一重身份古巴间谍。
“不想当美国人”
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不久,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驻迈阿密支部的西班牙语分析师露西·蒙特斯被上司叫进办公室。她以为是和“9·11”相关的翻译任务,不料却被告知:姐姐安娜·蒙特斯是一名古巴间谍,已经被捕,可能被判死刑。
“我马上就相信了,很多事情顿时释然,”露西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露西说,安娜自从进入国防部情报局(DIA)工作后越来越孤僻,很少对弟妹袒露心声,尽管他们应该有不少“共同语言”。蒙特斯家四个孩子,有三个任职美国安全部门:弟弟蒂托是驻亚特兰大的FBI特工,他的妻子和露西的丈夫都是FBI职员。他们的父亲是一名颇有声望的陆军军医。蒙特斯一家虽是波多黎各裔,却算得上“根正苗红”的美国家庭。
尽管如此,蒙特斯到DIA工作的决定却让大学同学安娜·科隆颇感震惊。两人同赴西班牙留学时相熟。在那里,蒙特斯受左翼思想影响,了解美国支持外国独裁政权的行为、关注当地的反美示威活动。“她向我解释美国政府对其他国家所施"暴行",”科隆说,“她非常矛盾,不想当美国人,却又身不由己。”
毕业后,蒙特斯到波多黎各短暂生活,但找不到合适工作。回国后,她接受了司法部在华盛顿的书记员工作。一年内,她通过FBI背景审查,被授予最高保密级别通行权,得以浏览一些最机密资料。
工作之外,蒙特斯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她对当时里根政府的拉美政策日益不满,对美国支持尼加拉瓜反对派的做法深恶痛绝。
打入DIA
蒙特斯在华盛顿的仕途刚刚启程、前景光明,古巴却发掘了她的另一潜力,在1984年成功策反她。
了解案情的人士告诉《华盛顿邮报》,蒙特斯在研究学院的一个朋友暗中为古巴物色间谍人选,蒙特斯条件十分理想:她有左翼思想,同情受压迫民族;精通英语和西班牙语;才干深受司法部上级赏识;最重要的是,她有权接触高级别机密。
前古巴特工何塞·科恩曾撰文说,古巴情报机关热衷于在美国名牌大学学生中招募间谍,因为这些人今后往往会在“私人机构或政府内位居要职”。
蒙特斯后来告诉调查人员,古巴人使她相信“在做正确的事”。中央情报局(CIA)调查报告说,古巴人利用了蒙特斯的“自恋情结”、使她感觉对方急需自己帮助。
1985年,蒙特斯秘密造访古巴,回国后按照指示,申请到政府机要部门工作。她如愿进入DIA,这是为五角大楼提供外国军事情报的主要机构。
蒙特斯曾告诉科隆自己去古巴以及准备进DIA的事。科隆回忆:“我当时都楞住了,我无法理解一个有着左翼信仰的人怎么会愿意为美国政府和军队工作。”
意识到说漏嘴后,蒙特斯几天后切断了与科隆的联系。有两年半时间,科隆不断打电话或写信给她却等不到回音。在华盛顿和哈瓦那,蒙特斯的双面间谍生涯刚刚开始。
身在曹营心在汉
在DIA,蒙特斯从最基层的调查专员做起,一路高升。她很快成为负责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情报的首席分析员,而后又被任命为古巴军政情报首席分析员。在华盛顿情报圈,她得名“古巴女王”,这不仅因为她对古巴军政事务分析得犀利精准,还因为她的判断往往影响美国制定对古巴政策。
蒙特斯业绩出色,获得各种奖励和表彰,包括1997年由时任CIA局长乔治·特尼特亲授的荣誉证书。古巴方面也授予她一枚勋章,只是她不能带回家示人。
蒙特斯是一名勤奋高效的“劳模”。她从不把保密材料带回家,只是利用午餐时间浏览大量最新简报。每天打卡下班后,她回到公寓,开始第二份工作:在一台东芝牌笔记本电脑上打出白天默记的材料,存进软盘。
她还会打开一台索尼牌收音机,调到短波频道AM7887,等待古巴情报站台播报数字密码指令。她把密码记在遇水即溶的特制纸张上,键入电脑,由古巴人安装的一个解码软件译成西班牙语文字。这是冷战以来间谍们接收指令的典型方式。
每隔一段时间,她与古巴联络员碰面,通常在华盛顿的某家餐馆,或是利用她到加勒比海岛屿度假时光,把加密软盘悄悄交给对方。
蒙特斯还曾4次亲赴古巴会见高层情报官员。其中两次,她使用假古巴护照,戴着假发,绕道欧洲以掩盖行踪。另外两次,她借着替国防部进行实地调查的名义到古巴出差,在当地活动间隙溜出去向古巴人汇报。
如需传递紧急信息,她就到热闹公共场所拨打付费电话,呼叫一些特定BP机号码,某个号码意味着“我处境极其危险”,另一个表示“我们必须见个面”。
古巴人对她进行系统的间谍培训:包括如何控制括约肌收缩骗过测谎仪,出了事如何出逃墨西哥等,但他们没有教会她如何排解孤独。
孤独的双面生活
双面生活让蒙特斯承受巨大精神压力,除了古巴联络人,她无处倾述。那些效力FBI的亲人成了她的负担。虽然她已经40岁,想找个爱人相伴,却注定无法实现。古巴方面曾试图帮她排解孤独,为她安排“相亲”,但她终究无法和一个“订制伴侣”建立亲密关系。
这种孤独感在1998年达到顶峰,使她濒临崩溃。那一年,FBI迈阿密支部破获了一个成员十几人的古巴间谍网。妹妹露西为此翻译了大量窃听资料,赢得FBI内部和迈阿密拉美商会的嘉奖。
妹妹的成就让姐姐陷入心理危机。担心此案牵涉更多人,蒙特斯的联络人切断了联系。一连数月,蒙特斯生活在恐慌中。“给予我充实感的东西消失了,”她后来告诉调查人员。她会突然哭泣,夜里常失眠,出现了强迫症症状:长时间洗澡、换各种香皂,开车戴手套,严格节食,有时仅吃不加任何调味料的煮土豆。她求助于心理治疗师,开始服用抗抑郁药。
此时,蒙特斯仍是DIA一颗上升的“新星”:有资格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甚至尼加拉瓜总统通报古巴军事实力。她还参与起草一份国防部报告,结论是古巴“伤害美国的能力有限”、“仅在某些情况下”会对美国公民构成威胁。
她又一次得到晋升:调任国家情报委员会研究员。该委员会是CIA局长的顾问机构,在CIA总部办公。进入其中,蒙特斯能接触更有价值的国家机密。假如不是DIA职员斯科特·卡迈克尔,蒙特斯的间谍生涯将达到难以想象的高度。
“9·11”后落网
卡迈克尔为DIA抓了20年间谍。2000年9月,他偶然得知:FBI两年来一直想找出一个古巴“内鬼”,却无果而终。他们只知,此人能接触对古巴的高保密级别情报,用一台东芝笔记本电脑工作等点滴信息。
卡迈克尔和同事为此浏览DIA职员数据库。凡申请高保密级别的DIA职员,都曾上报财政记录、病历、旅行日程等个人隐私。数据库给出100多份符合线索的个人档案。浏览过大约20人信息后,电脑屏幕上出现了安娜·蒙特斯的名字。
卡迈克尔记得她。4年前,蒙特斯的一名同事举报,说她索要敏感信息过于积极。卡迈克尔为此约谈蒙特斯,后者给出了合理解释。卡迈克尔只能终止调查,但始终心存疑虑。
虽无过硬证据,卡迈克尔认定蒙特斯就是那个间谍。FBI首席探员斯蒂夫·麦科伊起初认为他的推理漏洞颇多,不为所动,但经不住卡迈克尔坚持不懈地“骚扰”,终于说服FBI总部重开调查。一个由50多人组成的专案组申请法庭许可,秘密搜查蒙特斯的公寓、汽车和办公室,跟踪她、发现她拨打秘密电话。追查其银行信用记录时,FBI发现蒙特斯在1996年刷卡购买过一台东芝笔记本。
2001年5月,趁蒙特斯外出,FBI探员潜入其寓所,在一个纸箱内找到索尼短波收音机和东芝电脑。他们拷下硬盘内容,发现古巴给蒙特斯的指令。还有一份资料显示,她把一名潜伏当地的美国间谍身份供给古巴,对方感谢之余称“我们张开双臂等着他”。FBI还制造过“电脑故障”和“临时会议”事故,让她不带包离开办公室,假扮维修人员的FBI探员趁机复制了她放在包内的小笔记本内容,发现了古巴情报机关的电话号码和BP机号码。
“9·11”袭击后,不知内情的DIA上级委任蒙特斯负责阿富汗境内打击对象的情报组。因为担心她将情报给古巴,再由古巴手卖给阿富汗,DIA和FBI决定加紧收网。
经卡迈克尔的设计,2001年9月21日,以协助处理下属违规事件为由,蒙特斯被召进DIA监察长办公室,接着两名FBI探员对她宣读逮捕令。
为免于可能判决死刑的叛国罪指控,时年44岁的蒙特斯承认间谍罪,2002年10月16日被法庭判处25年监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