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2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巴基斯坦议会大厦发表演讲。中新网记者 郭金超 摄
中新社北京5月24日电 题:李克强访巴基斯坦:打造经济走廊寻求“双赢”合作
作者 庞无忌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3日结束对巴基斯坦的正式访问,完成其履新后对欧亚四国首访的第二站。南亚问题专家傅小强24日在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李克强此访最为鼓舞人心的成果之一是提出加强两国互联互通,打造中巴经济走廊。
巴基斯坦被称为中国的“铁哥们”,两国经贸合作一直保持十分活跃的态势,2012年中巴双边贸易额突破120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巴基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和第四大出口目的地。
李克强也在此访期间,多次提及做好中巴经济走廊这篇大文章,抓紧推进相关规划和建设,使这一惠及数亿人口,有巨大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的项目成为两国合作的新亮点。
在中巴两国23日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经济走廊”也成为重点事项。双方同意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制订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推动中巴互联互通建设,促进中巴投资经贸合作取得更大发展。
“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意味着中巴两国将建成一条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及光缆覆盖的“四位一体”通道。”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南亚中亚研究所所长王德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走廊”一旦贯通,其在解决巴基斯坦国内能源短缺、促进中巴两国经济融合、拉动中国西部地区和巴基斯坦经济腾飞等方面的潜力将不可限量。
巴基斯坦问题专家、北京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旭表示,此次的中巴经济走廊规划不仅涵盖“通道”的建设和贯通,更重要的是以此带动中巴双方在走廊沿线开展重大项目、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农业水利、信息通讯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创立更多工业园区和自贸区。
王旭将中巴经济走廊总结为具有针对性的“双赢”战略。他认为,经济走廊的建设贯通一方面可以扩大中巴两国的货物进出口和人员交往,促进巴国转口贸易;另一方面,能有效增加中国能源的进口路径可以绕过传统咽喉马六甲海峡和存在主权纠纷的南中国海,把中东石油直接运抵中国西南腹地,同时也能降低对正在建设中的中缅油气管道的依赖。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王旭指出,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后,能把南亚、中亚、北非、海湾国家等通过经济、能源领域的合作紧密联合在一起,形成经济共振,同时强化巴基斯坦作为桥梁和纽带连接欧亚及非洲大陆的战略地位。
不过,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也面临许多困难。“此前中巴已有在两国开设自贸区、打通经济走廊的尝试,但由于安全、交通、电力等问题阻碍,并未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王德华坦言。
以连接巴基斯坦和中国的主要陆上“生命线”喀喇昆仑公路为例。专家们介绍,该公路建于上世纪60年代,年久失修,加之春季融雪、夏季降雨等原因时常形成堰塞湖阻断交通,“有时一年之中有半年时间无法通行”。
此外,巴基斯坦国内的政局动荡、安全问题突出、电力短缺等因素也对走廊的贯通形成挑战。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李克强此访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将巴方面临的一些困难和中方的传统优势进行互补”,王旭指出。
作为李克强此访的重要成果,中巴联合声明中对鼓励中企在巴基斯坦投资,深化两国在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民用核能领域的合作,升级改造喀喇昆仑公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以及航空航天、海洋等领域的合作意向均有所表述。
王旭解释说,声明中重点提到的基础设施、能源、电信、农业等合作领域大都与中国的传统优势领域重合,同时也准确地切合巴基斯坦当前最为迫切的发展要求。
联合声明除涵盖上述包括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以提升巴基斯坦的综合实力和引资能力外,针对中巴贸易不平衡的现状(中国对巴基斯坦出口多、进口少),还提及双方同意“将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巴国内经济发展进程更加紧密结合,把两国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成果”。
王德华表示,这意味着中国将通过加快新疆等地的建设,以喀什经济特区等边贸基地吸引投资、推动对巴基斯坦出口,缓解贸易不平衡的状况。“使两国的经贸水平与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的互信政治关系更为匹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