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商报联合大秦网向应届毕业生发出就业调查问卷。截至昨晚,近3000人参与调查,其中750人已签约,占26.08%。
问卷设13个问题,涉及就业期望、月薪、找工作中遇到的烦恼等。调查结果显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近六成学生就业意向首选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大型国企,而实际情况则是一半毕业生签约到了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超过60%的受调查者将期望月薪定在3000元以上。但实际上,找到工作的人中超过一半实际月薪在3000元以下。1/4毕业生认为薪酬不如意。
受调查学生认为,家庭人脉关系、工作经验、毕业院校及专业类型是拉求职后腿的四大因素,其中认为家庭人脉关系最重要的最多,占26.17%。
参与调查的人中,男女比例约为6:4。文科、理科、工科分布大致均等。其中包括985和211大学在内的一本院校学生占23.4%,二本学校占31.83%,三本和专科学校占44.77%。
专家点评
找工作“社会资本”很重要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高文书认为,本报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和现实。
高文书说,公务员、事业单位及大型国企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有限,而且会越来越少,所以大学生必然也必须要到企业,尤其是民企去寻找岗位。高文书说,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就业中确实起到很重要作用。要找到合适工作,取决于自身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社会关系或“社会资本”,网调结果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高文生建议,要对社会现实和薪酬待遇有更真实的了解,根据就业行情制定目标。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难以立即独当一面。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就业期望,尽快就业,在工作中证明自己,再在职场中寻找更好的机会。同时工作经验很重要,建议毕业前尽可能地寻找实习机会,不仅能提升实际工作能力,还能建立起与企业和意向单位的社会联系,更有利于就业。本报记者李治燕杜鹃
“史上最难”,到底难到什么程度?近日,记者以西安一所综合性大学法学专业的一个班为样本进行了调查。
这个班有42人,23名女生中6人已签约,19名男生中7人找到了工作,另有6人考上研究生,有23人还没着落。已签约同学中,与法学相关岗位不到1/3。
“最难就业季”看来确非虚传。但记者同时发现,依然有同学早早找到满意的工作。优秀的人才到哪里都有市场,加强自身也许是突围而出的最好办法。
>>有人选择逃避
“先考研,毕业再考公务员”
看到同学求职四处碰壁,没找到理想工作的王小刚选择了考研,以暂时逃避就业压力。
去年秋季开学前,实习的律师事务所想让他留下来,但他放弃了。“每月底薪只有600元,加上带案子的收入,不到2000元。”王小刚说,这样的收入在西安只能解决一日三餐,而要想熬出头,成为收入不错的律师,一般需要四五年时间。这四五年,他耗不起。
去年9月,家人又给他在宝鸡找了一家国企工厂的法务岗位,虽然每月工资有3000元,但只是试用,暂不签订劳动合同。他觉得没有保障,谢绝了。
此时,同学们纷纷投入求职大军。“夸张得很,有个企业只招两个人,有80多人去笔试。”王小刚的室友崔浩感叹,很多同学投了几十份简历,都没找到理想的工作,还有不少单位只要211或985高校的。看着求职压力这么大,王小刚更坚定了考研究生的决心,“暂时规避一下就业压力,走一步看一步……”他说,班上42人,1/3都考研,其中60%像他一样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希望提高学历,将来找到更理想的工作。
但是,“现在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也很严峻,很多都在跟本科生抢工作。”所以,他也有些纠结和迷茫,未来仍是未知。研究生毕业后,他打算去考法院或检察院的公务员,“稳定一些,社会地位也高。”
【点评】逃避就业考研不是好出路
很多毕业生为逃避就业而考研,目前已出现研究生就业不敌本科生的现象。在专家看来,考研可以,但应明确职业目标。稀里糊涂考研,毕业时问题更多。
>>有人底气十足
“只要够优秀,找工作就不难”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自身够优秀,工作就不难找。”说起就业难,张欣磊自信满满。这个“90后”大四男孩,面对采访没有丝毫紧张,大方而热情。今年他一共被4家单位录用,经过权衡,最终签了一家大型国企的法务岗位,月薪3000元,而且有“五险一金”。张欣磊说,当年高考时,他未能考入理想的学校,受了挫折,所以从大一起,就决定要让四年充实地度过,“用找一份好工作来证明自己”。他对大学生活进行了明确的规划,该拿的证都拿到了,还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
大学四年,张欣磊几乎每天都6点起床,晚上11点多才回宿舍睡觉,周末都很少休息。他不仅专业课非常好,通过了被称为“中国第一考”的司法考试,辅修了会计专业,还参加了许多志愿活动,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还是学校的优秀班干部。而这些对他求职的帮助特别大。
“有的同学一到面试就紧张,我参加的社会实践多,面试时比较淡定。”张欣磊说,有一次面试一个大型国企,很多应聘者都说自己是学生干部,轮到他时,他开起了玩笑:“不好意思,我也是学生干部”。这种幽默的表达,给考官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他辅修过会计专业,也让用人单位觉得特别“赞”。
“专业是基础,其他都是锦上添花!”张欣磊说,专业学习是最重要的,有几个同学很多方面都比自己优秀,就是专业课不太扎实,结果到现在也没找到理想的工作。
【点评】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社会的大环境是现实,但个人素质和能力更是就业的关键。一个目标清楚,准备充分的人,才能抓住机会。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发展自己的能力。
>>有人还在迷茫
“总想着还有更好的,结果……”
“有时候连我自己都很纠结、很矛盾。没工作机会的时候迫切想找到工作,但当有单位真正愿意要你的时候,又想挑,想找更好的。”苏蕾说。
从去年10月开始找工作,苏蕾11月中旬就拿到了第一个录取机会,是浙江一家私企,做法务工作,管吃管住月薪3000元,还缴纳五险一金,但苏蕾放弃了。“说真的,现在特别后悔放弃浙江的那份工作。”苏蕾说:“刚开始找工作不到一个月,就轻轻松松找到一个专业对口、月薪不算太低的工作,让我觉得找工作其实没那么难,加上自己司法考试也通过了,还辅修过会计专业,想着肯定还能找一个更好的工作,所以没多想就拒绝了。”
苏蕾说,后来的经历证明,她高估了自己。到现在为止,投的简历有二三十份,面试的有5家,但真正走到最后的只有安康某医院和上海一家医疗器械销售公司,都被她拒绝了,“都不如浙江那家好。一个在小城市,一个虽然在上海,可工资要跟销售业绩挂钩,相当于在做销售,我不喜欢”。
最晚7月就得离校,找了大半年工作的苏蕾还不知道前途在哪里。“其实,像我这样矛盾的人还挺多的,也许是现在大学生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吧,不了解社会,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清楚。”苏蕾说,实在不行,在毕业前就先随便找个工作,有好的再换。
【点评】工作不是挑得越久最满意
调查显示,应聘1至10次之内的职业满意度最高,并非时间越长越能挑到满意工作,举棋不定反而会被他人捷足先登。最好适当降低期望,先就业再择业。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本报记者卢红曼李治燕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