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晚间,在香港上市的汇源果汁(1886.HK)发布公告宣布,将以49亿港元(约合39亿人民币)的总对价全面收购主要原材料供应商——中国汇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源产业控股”)。公告强调,此项收购有助于汇源集团打造垂直整合业务模式。
5年前,可口可乐大手笔收购,让全世界认识了汇源,认识了朱新礼;5年后的这一纸公告,让汇源果汁、汇源产业控股及其控制人朱新礼再次站到台前,并带来了他的全新布局:借助上市公司实现果汁产业的上下游整合。
在当下食品安全问题、饮料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背景下,“全产业链”整合上下游利润、有效提升产品安全监测,已经成为包括中粮集团在内的所有食品企业梦寐以求的目标。朱新礼用5年沉淀悄然布局,又该如何解读?
绝对控股,剑指产业链上下游整合
“绝不卖盘!”收购公告发布之后,面对媒体提问,朱新礼不得不再度做出明确表态,在此之前,同样的表态基本上是每次露面都要讲一次。
“我没有考虑把它(汇源)整个卖掉,收购是把产业链连起来,对公司前景充满信心。”朱新礼说。资料显示,汇源产业控股是汇源果汁集团的主要原材料浓缩果汁及果浆供货商。完成收购后,汇源果汁(01886.HK)可建立起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确保主要原料的长期供应,从而使得上市公司的供应链更加完整,发挥更大的协同效益,并能更加迅速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根据23日公告,在完成新股发行后,假设可换股优先股未获兑换,朱新礼及其一致行动人对汇源的持股比例将由现在的44.60%增加到57.47%,成为绝对控股者。汇源产业控股年产能约38万吨浓缩果汁以及果浆,2012年纯利约4.49亿港元(约3.58亿元人民币)。按此计算,整个收购的市盈率约为11倍,由双方在参考行业可比的过往交易的基础上公平协商后确认。
显然,此举获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
新股和可换股优先股发行价同为每股3.1港元,较5月23日的收市价3.27港元折让5.2%,较汇源果汁于2013年3月15日就可能收购一项浓缩果汁及果浆生产业务进行洽商事宜发出公告前最后30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溢价1.97%。
一位投行人士认为,市场认可度较高的原因显然与朱新礼的决心有关,作为大股东的他出手整合,对于上市公司的管理效率及盈利,都将起到推动作用。
掌控上游,提升多元化盈利能力
对于中国食品行业而言,一家打通了上下游的企业潜力是无法估算的。
从2008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发生“三聚氰胺”危机开始,整个食品行业都在反思该如何解决安全问题,得出的答案很简单,打通产业上下游、实现“全产业链”的质量控制。伊利集团打出“黄金奶源带”概念,中粮集团推出“田间到餐桌”的概念,其目的都不外如此。
打通并整合产业上下游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不仅短时间内难见效果,牵涉到的整合范畴也大,朱新礼花费5年时间推进这一整合,对行业来说是有很强示范作用的。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全产业链实际上意味着全程质量控制,有助于维持产品的高质量,也是解决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
资料显示,相比统一、康师傅、可口可乐等企业,汇源是饮料市场中少见的坚持深耕果汁领域的企业,目前在中国100%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市场的份额分别高达54.2%和44.1%,连续六年排名第一,同时其品牌附加值也较其他企业更高。
要安全,也要盈利,朱新礼对于汇源果汁(1886.HK)的规划显然更为深远。汇源产业控股是中国龙头浓缩果汁及果浆生产商之一,此次收购完成后,显然会让上市公司未来收益及盈利更加多元化,同时,还可以大幅提升其财务实力,带来庞大的额外利息税折摊前盈利,增加财务的灵活性,使其自身具有更充足资源进行投资,推动业务发展。
从目前国内饮料市场格局来看,汇源果汁面临的挑战很明确:一方面,巩固中高浓度果汁市场优势并彻底甩开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增加产品创新和营销能力,提升低浓度果汁市场占有率。
“此次收购和整合,对解决两大挑战显然都有益处。”行业人士认为,国内饮料市场竞争已经严重同质化,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和创新速度成为制胜关键,一旦完成了整合,汇源果汁将可以协同转变产品策略,适应目前快速发展的饮料市场需要,保证汇源品牌在果汁领域的附加值进一步提升。
而汇源果汁的管理团队对于未来显然充满信心。其执行董事江旭先生表示:“我们相信本次收购对各股份持有者,包括本集团及其股东、公众均具有战略意义和吸引力,可为汇源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据悉,此次收购须符合若干条件方可落实,包括汇源果汁独立股东特别大会及商务部反垄断的审批,预计此项交易可能会在今年的第三季度完成。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