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批评交通事务局监管巴士服务不到位。来源 澳门日报
繁忙时段巴士班次不足,乘客苦候。来源 澳门日报
中新网5月28日电 据《澳门日报》报道,2011年8月1日澳门“新巴士服务模式”正式启动,服务至今未达社会要求,怨声载道。澳门审计署27日公布《道路集体客运公共服务》衡工量值式审计报告,批评交通局监督巴士班次、服务费结算支付程序、现金车资监督,以及车辆环保标准要求等全线“肥佬”(不达标)。又发现巴士公司疑似违规行为,如有路线长期在尖锋时间发车不足、离峰时间多发“凑数”;亦有公司白昼驶出毫无乘客资料的“鬼巴”,惟交通局未曾洞察,照给“冤枉钱”。更有巴士无交回钱箱,公帑收支监管形同虚设。
首班发车早过规定 审计报告揭示了新巴士模式的诸多问题,焦点是公帑是否用得其所。按《承投规则》,巴士公司按合同提供相应班次后,交通局会参照RFID(打卡)系统内的数据结算及支付,具体核实巴士公司申报的班次,是否在RFID内有相应的发车记录、是否已按《承投规则》要求的车型及既定路线行驶,确认申报班次已提供了服务。“路线特征”同时规定了各路线每日首、尾班车的发出时间。尽管《承投规则》允许巴士公司自行临时增发班次,但以当日总量一成为限,事后要交事实证明;超出一成更须事前获交通局核准。若首、尾班发车时间超出规定,临时增班事先未获该局核准,政府都不会结算及支付费用。
然而,澳门审计署发现部分班次不符上述结算要求,出现“鬼巴”情况,政府仍照给钱。如某路线首班车的实际发车时间长期早过规定,且大部分班次没有任何“拍卡”人次记录。该路线理应早上6时半首发,但去年9月全部日子都提早发车,实际时间介乎5时12分至6时18分之间,其中23日提早超过半小时。当审计署通知交通局并再三查询后,该局确认相关班次不符结算要求,但因工作人员未按既定要求执行检查,未发现问题,便向巴士公司支付了服务费。
全日行车竟无收入 报告分析,交通局根据RFID核实巴士公司有否在《承投规则》要求的服务时间内发车,并分析有关班次是否已按既定路线行驶,以此为支付服务费的主要依据存在风险。若巴士公司以专车行驶,如接载员工等,又遗漏向该局申报,即使没有载客,但只要按既定路线行毕各站点,车型又符合要求,政府都要付全段里数服务费。
根据澳门通“拍卡”数据,确有部分获支付班次没有任何电子票收记录。虽然交通局称或与有关班次在离峰时间行驶或以现金支付车资有关,并不一定存在异常情况。但审计署跟进一项“钱箱”遗失个案时,发现有巴士同一日内不断行驶,但过程中没有任何电子及现金票收记录,情况异常。不过“鬼巴”符合规矩,交通局仍确认为支付班次。
临时增班资料欠奉 就增发班次的付款问题,交通局指巴士公司原则上会主动申报,该局核对“服务班次表”及RFID时,会一并留意当日发出的总班次量,但只在班次总量出现较大变化时才跟进,且不会将当日的总班次量与《承投规则》要求的数量比对。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没有未获核准增发而不获支付服务费个案。
不过,审计署审视了去年9月全部84条路线的发车情况,发现24条线(占总体两成八)超出《承投规则》所订总量一成以上,按规定应交事实证明并获交通局预先核准。审计署要求交通局提供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的临时增发班次资料,该局未能提交,并坦言没有要求巴士公司提交事实证明。若发现临时增发,会自行翻查“澳门通”数据,分析增班是否合理。
只计总量白花公帑 报告却查出,上述期间,该局只五次核准增发一成以上个案,主要应付一些大型节庆。就9月份24条线增发班次,交通局只预先核准了9月30日中秋节一天,其余天数均未获准,但巴士公司仍获支付款项,更有路线将临时增班变为常态。
澳门审计署批评,交通局只关注总量,未具体核实每一台营运巴士申报的服务班次,有否相应的服务记录,致部分班次欠缺合理证据证明已提供服务,便获付服务费,结算欠正当,有浪费公帑风险。建议完善服务费的核实监督机制,检讨现时服务确认做法,例如须综合分析乘客数据等数据,判断巴士公司申报班次有否异常。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