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万宁5月31日电(记者 张茜翼)海南当地媒体近日报道《海南万宁热带雨林发现3亿年前“木化石”》引发关注。记者30日前往“木化石”所在地海南万宁兴隆华侨农场凤凰山一探究竟,有关专家称,“3亿年前木化石”系误解,实为“1亿年前的捕掳体”。
30日,兴隆华侨农场原副场长蔡德光手执镰刀,披荆斩棘,带记者往凤凰山找寻这上亿年的神秘岩群。
凤凰山的原始森林保存完整,占地面积达4万多亩,海拔平均高度在150米以内,山上原生态雨林种类3000多种,有热带雨林景观。
“2003年,我们考察了陵水的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他们利用森林资源开发旅游,做得很好。回来以后,我们考察了农场现有的几万亩热带雨林。大田巴片区保护得不错,就先从这里开始探路。”
蔡德光说,6月的一天早上,几位护林员从大田巴出发,意外发现5处大“化石”群,不均匀散落在森林中,最大的有10多米高、5米多宽、10多米长,岩块纹理交错。
“你看,整个形状就好像是巨木被砍倒后,断成几节,散落在这里。”蔡德光站到岩石前,眼前一个个体量硕大的岩石斜躺着,树藤缠绕,断口处似被斧头劈砍过,像一棵倒下的大树干,还有清晰的木头纹理,有孔洞回声。
“2003年发现的时候,我们没能找专家来鉴定,但我们把它重点保护起来了。我们等着这个迷被揭开。”蔡德光说,隔三岔五,他都会和护林员们来此看这些岩石。每一次,他都会发出追问:这是“木化石”吗?
最近,万宁市华侨农场邀请海南省地质调查院工作人员赴现场取样鉴定。
海南省地质调查院官军、汪焰华两位工程师通过初步鉴定认为,这些形似木化石的岩石,并非木化石,其实是岩浆中的地层捕掳体,其形成过程大致是,在1亿年左右,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影响,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至地壳表层,在这个过程中,将地壳表层的形成于约3亿5.5亿年前的地层包裹入内,即形成地层捕掳体,同时由于岩浆的高温烘烤和与岩浆的化学反应,产生了热接触变质和接触交代变质。岩石上状似刀劈的“层”为保留下来的地层沉积层理,而管状的孔洞为捕掳体中的碳酸盐矿物被水溶蚀所致。
两位工程师称,这些地层捕掳体属于变质岩的范畴,较常见,但像这样形状、这样大面积凸出于地表的较少见。“这些岩石的发现,对研究地质演化过程有一定的科学价值。而其木躯干的外观和较大群落,都具有观赏性。”
参与考察的汪焰华说,木化石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地史时期的树木由于种种原因死亡以后被埋入地下,在特定的物化条件下,和地层中的其他物质,如二氧化硅、硫化铁等发生交代作用或充填作用,替换了树木原来的木质成分,但保留了树木的形态,甚至是树木内部的细胞结构,最终石化形成木化石,比较常见的有硅化木。在海南的临高、乐东等地都发现有木化石,它们大致形成于古近纪—新近纪(距今约160—6500万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