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委“治污风暴”启动 个别制药企业成本增加
2013年06月05日01:3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原标题 [七部委“治污风暴”启动 个别制药企业成本增两成]
一场全国性治污风暴将在未来半年正式席卷全国近7000家制药公司。
6月3日,国家环境保护部网站公布关于《2013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在这份由环保部、发改委、工信部、司法部、住建部、工商总局和安全监管总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文件中,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环保专项行动明确将在2013年5月至11月正式启动,其中,“全面排查整治医药行业环境污染问题”正式作为这一行动的三项重点任务之一。
“超标排放、偷排漏排、采用非法手段转移偷排废水,以及违反危险废物管理等以往制药公司多见的治污"对策",在这一次的行动中都被列为重点查处的项目。”谈及刚刚公开的环保风暴,昨日,华北某大型制药公司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这就意味着,至少在这半年里,各家的成本都会有明显的提升。”
由于各家产品不同,不同企业涉及治污达标的成本悬殊,但该负责人认为,这项以往被隐藏在“经营成本”中极少单独显示的开销,将会普遍推升公司的成本将近两成,“不排除某些以往并不规范的重点公司,由于涉及产品更多,设备运行维护费用更高,被推高的成本也可能会更大。”他表示。
该负责人以制药企业中都会涉及的污水处理一项向记者举例说,以一个大中型制药公司的标准保守估算,每天生产需要排出5000~6000吨废水,平均一吨污水处理费用15~20元,一年费用3500万;如果加上二级污水处理厂随后进行处理的年费用,这笔费用往往会升至6000万甚至更多。
上世纪90年代后,伴随全球医药产业的升级和区域性转移,以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为主要特征的原料药行业逐渐从欧美向亚洲大规模转移,中国随后迅速成为包括青霉素、维生素C等大宗原料药的全球最大生产国,随着产业的扩大,随之而来的偷排废水、废气、废液的“三废”问题越来越突出并成为行业顽疾。
2012年1月,环保部下发《关于2011年环境保护部挂牌督办环境违法案件的通知》,在被环保部点名挂牌督办的15家企业中,有10家是制药相关企业,其中包括2家上市公司——永安药业和海正药业。
“我们目前已经完成了相关督办验收摘牌工作。”海正药业EHS管理负责人金洪顺昨日就这一问题回复本报时表示,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和环保要求不能匹配,而且现有的环保配套处置能力和企业的需求也确实存在不匹配的矛盾。”
中投顾问高级医药研究员郭凡礼表示,实际上,目前我国药企在环保处理方面普遍做得不好,国内有7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八成以上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年销售额仅几百万,而环保的投入是巨大的,少则上千万,多则过亿,这根本不是中小企业可以承担的,所以也可以说国内药企在环保处理方面普遍做得不好,是跟整个医药结构有关。
据了解,在制药行业,通常需要100公斤的原材料,有时需要超过1000公斤的原材料来生产一公斤的原料药或药物的有效成分。
与之对照的另一组数据来自中国医药进出口商会——目前中国可生产1500多种化学原料药,产能达200多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1/5以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
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制药工业总产值占全国GDP的比例不到3%,而污染排放总量却占到了6%;而在各类药品中,以维生素、青霉素等代表品种为主的原料药属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对大气、水域的污染尤为严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