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红树林面积十年增三成 湿地生态功能成效明显
2013年06月07日08:36
来源:国家林业局
原标题 [北海红树林面积十年增三成 湿地生态功能成效明显]
红树林曾经是广西多个沿海地方的一道风景。她平衡沿海生态,庇护沿海居民免受风浪的直接冲击。然而,盲目发展一度极深地伤害了她,由此带来的恶果,也刺激了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种植红树林,并自觉地保护她。在这细心的呵护下,红树林的伤口正在慢慢愈合。日前,南国早报记者从北海林业部门了解到,目前北海的红树林面积比10年前增加了33%,达到4500公顷,湿地生态功能成效明显
过去:红树林大面积减少
北海沿海生长着大量红树林,最大的红树林生长区域在合浦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它成立于20年前,2000年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一位老工作人员说,当时村民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强,时有村民砍伐红树林建虾塘。为阻止砍伐,村民还与保护区工作人员发生冲突。
记者从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中了解到,广西历史上红树林面积是现存面积的3倍。从1955年以来,面积下降幅度最大的三个时段是1955年~1977年,1986年~1988年和2001年~2004年,主要是由于广西沿海海水养殖业大发展及沧海变盐田等原因。红树林变化与人为活动关系很大。根据研究报告,广西海岸曾有红树林23904公顷,到1955年减少了三分之二,而到1988年,广西红树林面积下降到最低点,面积仅占1955年的约50%。
北海作为北部湾主要沿海地区,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到2002年之前,红树林砍伐事件时有发生。合浦县闸口镇、党江镇、西场镇都发生过因砍伐红树林被曝光的事件。
本世纪开始:人工大量种植红树林
南国早报记者从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了解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和海洋、林业部门加强了红树林保护与生态恢复工作,红树林面积逐步得到恢复。尤其是本世纪开始的造林工作,使广西现有红树林面积基本恢复到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北海林业局营林科科长邹嫦告诉记者:“这种恢复中除了有人工种植的外,还有红树林自然修复的部分。”
北海的“人造红树林”工程是从2002年开始的。全市在沿海乡镇试种了桐花、秋茄、白骨壤、红海榄等红树林品种约933公顷。据了解,人工种植红树林的成活率大概为三分之一。
“红树林生长很难。”邹嫦说,红树林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严格,对土壤基质的要求也特别高,并不是所有海岸都能生长的。它主要分布在河口、溺谷、泻湖等淤泥比较深,海水盐度低,水流速度缓慢的地方。红树林一旦被毁坏,很可能会永久性失去恢复的机会。
在北海沿海,人工种植红树林生长较好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合浦县党江镇和沙岗镇以及铁山港区的南康镇。
10多年来:红树林生态慢慢恢复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周浩朗告诉记者,红树林生态得以恢复,除了人工种植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加强了对红树林保护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沿海村民加强了对红树林的保护。
10多年前,沿海村民经常为挖虾塘而砍红树。但后来一个严酷的事实教育了村民们:在1997年的一场强大台风中,合浦县沙田镇10多条渔船在海面上翻沉,20多名渔民死亡,而有几十条渔船因躲进附近的红树林里而幸免于难。自此,当地村民开始自发保护红树林。
周浩朗说,人为破坏少了,陆源污染少了,这是红树林自然恢复的重要原因。
北海林业部门最近一次的统计得出,北海沿海的红树林达到4500公顷,比十年前增加了33%。
现在:绿色屏障让村民受益
现在,村民们都知道,红树林能减缓海浪对堤岸的冲击,保护堤岸,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也可借助红树林的天然庇护,发展相关养殖业。
在合浦县党江镇和西场镇的红树林堤岸边,不时看到有人在林间放养鸡鸭和螃蟹。养殖户陈先生专门做过实验,在红树林里放养的鸭子比岸上养殖的下蛋多7~8倍。记者在党江镇遇到养蜂人黄先生,由于是红树林里采的蜜,广东人以60元一斤收购他的蜂蜜。
对于在红树林中从事经济活动,专家认为:“要适度,一旦过量就会对红树林造成破坏。”(记者 许海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