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异地高考推行的第一年,部分考生不用回原籍而可以在随迁地参加高考。然而多地报考情况显示,异地高考首年遇冷,从湖北、辽宁等地报考情况看,在符合异地高考的考生中,只有约一成考生在随迁地报考。
专家称,异地高考遇冷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并非异地高考矛盾突出地区,且因异地高考政策刚出台,符合条件的学生还不多,有的考生仍回原籍报考。有专家表示,异地高考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建议抓住解决异地高考的机遇,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现状
异地高考人数大大低于预期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异地高考制度,却在实行的第一年意外遇冷。
公开资料显示,全国近20个省份今年不同程度地放开异地高考。但从目前官方已经披露的10个省份数据来看,一共仅有约4800名考生参加异地高考,这一数字与912万考生人数相比,仅占千分之五。
从湖北、辽宁、安徽、浙江等省情况看,在今年符合异地高考条件的人数中,仅有约一成符合条件的考生选择异地高考。
其中,湖北省今年符合异地高考条件的考生约2000人,但实际报名的省外考生仅219人;辽宁省今年符合异地高考条件的考生5000人,但实际报考人数仅为552人;安徽省符合异地高考条件的500人中,实际报考人数304人;浙江有1.1万人符合今年异地高考条件,实际报考仅有984人。
辽宁省教育厅招生办主任张伟兵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今年在辽宁参加异地高考的考生,比预想的少,此前摸底统计,大约会有四五千人报名。张伟兵举例说,之前的统计显示,沈阳二中有10多名学生符合异地高考条件,但实际参加异地高考的只有1人。
湖北、浙江等省份教育部门也称,异地高考人数低于预期。
析因
政策出台较晚影响报名
据统计,浙江共有102万名小学到高中阶段随迁子女,仅次于广东,其中有8万到10万名高中阶段随迁子女,1.1万人符合今年异地高考报名条件,但实际报考只有984人。
对于今年异地高考报名人数少的原因,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冯成火称,其中一个原因是,浙江异地高考政策于去年12月28日出台,当时已经面临放假,很多符合异地高考条件的考生已经回原籍报名。
辽宁省的异地高考政策也是去年12月27日才出台,很多考生担心两边报名浪费复习时间,选择了回原籍参加高考。
据记者了解,各地异地高考政策的出台时间集中在去年年底,而此前高考报名已经结束,一些考生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落户或回原籍报名。预计2014年异地高考的人数会有所增加。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称,由于今年刚出台异地高考政策,符合条件的学生并不多,此前由于没有异地高考政策,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可能在读完初中之后就回到原籍读书去了,因此,在当地有三年高中学籍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并不多。
熊丙奇表示,如果这一政策进一步推进,选择在当地读高中并符合异地高考条件的学生将进一步增多,“关注异地高考政策的效果,不能看政策执行的当年,而必须有3到6年的时间”。
异地高考地区矛盾不突出
熊丙奇称,异地高考之所以在上述一些地区遇冷,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地区并非异地高考矛盾突出的地区,由于人口流入相对较少、高考竞争比较激烈,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之初早就预计到,政策放开后也没有多少人报名参加异地高考。
熊丙奇分析说,由于高考竞争比较激烈,一些符合异地高考条件的学生也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并不愿意选择在流入地区参加高考,他们认为,还是回原籍参加高考更加划算。“如果换成流入人口多、高考资源相对丰富的北京、上海等地,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冯成火印证了上述观点。他表示,浙江尖端高校较少,考分要求很高,也是学生最后时刻迁回户籍所在地高考的原因。
报名门槛不低挡住部分考生
虽然实行异地高考制度,但多数省份报名门槛不低,越是经济发达的人口输入地,压力越大,异地高考方案开口越小,而人口输出省的门槛就低得多。
记者梳理各地异地高考政策发现,多数省份要求报名参加异地高考的考生及家长须提供连续3年学籍,房产证或租赁合同,连续3年社保等一系列资料,条件缺一不可,把一些考生挡回了原籍。
以人口输入大省广东为例,按照广东异地高考“三步走”的方案,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广东省居住证,按国家规定在广东省参加社会保险连续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具有广东省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的,自2016年起才可以在广东报名高考。
建议
解决异地高考应统筹考虑
针对异地高考遇冷,及各地措施差距较大等问题,一直关注研究异地高考政策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北、上、广等地方政府担心异地高考引发“高考移民”有一定道理。
程方平称,异地高考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资源配置、人口政策、户籍管理、社会管理、财政体制和教育体制等诸多因素,国家层面应统揽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调研和可行性论证,通盘考虑,制定相关举措。推进异地高考单项改革,难以取得大的成效。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葛新斌建议,尽快建立公平合理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应健全中央、省级、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之间公平合理的经费分担机制,以减轻流入地政府过重的财政负担,把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而这项工作必须由中央政府才能完成。
全国统一招生打破分省录取
专家建议,要抓住解决异地高考的机遇,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打破中央与地方利益格局,尝试全国统一招生,而不是分省按照名额录取。
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劳凯声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高校招生计划按省分配,北京等地重点高校集中,部委和地方院校都多,考生入学机会当然最优。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调整中央与地方利益格局,改变高校投入机制。“这个改革虽然难度很大,但实施改革需要勇气和决心,一步一步往前推。同时要多开辟成才之路,使实现个人价值有更多的途径,这才是教育改革的目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表示,由于每个地方的人口流入情况不同、高考竞争激烈程度不同,适合一地的异地高考方案,很难适合另一地,而从高考利益角度出发,北、上、广的异地高考开放将举步维艰。
熊丙奇表示,由于利益考量主导异地高考选择,所以,根本解决北、上、广等地的异地高考问题,必须突破现在的高考利益框架,寻求高考改革的思路,而不是在现有高考利益框架下,加剧利益冲突。“这就需要打破现在的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尝试探索高校不分户籍、区域划拨招生计划,而是面向全国的统一招生。”
京华时报记者孙雪梅综合新华社报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