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卿作
|
近日,一则宣称被北京大学认定具有权威性的“中国211所顶级中学”榜单引发热议,北京大学事后却表示闻所未闻,北京市教育局也表示该榜单不靠谱。
如今,各种排行榜层出不穷,大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小到一所学校的美女数量。千姿百态,五花八门。官方正规者少,鱼目混珠者多。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对待排行榜,排行榜以假乱真又有怎样的原因?
“权威榜”为公众提供参考
“排行榜是我国学习国外学术研究方法的一种模式,对行业发展具有指标性、导向性作用,提供了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今年高考前夕,当孩子们正在专心复习时,家长早已开始关注大学排行和专业排行。其中,武书连大学排行榜和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是权威性较高的大学排行榜。“我孩子想学新闻,所以我上网查了新闻专业的排名情况,到时再根据孩子的分数和意愿做决定。”山东的邢女士说。
胡小武表示,权威的排行榜能激励行业间的良性竞争,并为大众拓宽视野,对了解一些人或行业的发展脉络具有知识启蒙作用,并能为其做出选择提供参考。
追名逐利异化为“失信榜”
“虽然排行榜有积极意义,但数量过多、不负责任、传递虚假信息等情况,使公众对它产生了信任危机。”胡小武说。
2011年11月,一个自称在民政部注册的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公布了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榜单,但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等17个国家级贫困县却赫然在列。事后证实,该研究所只是一家注册资本10万元的普通公司,且并未在民政部注册。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内地乐坛已经拥有了2000多个名目不同的排行榜,甚至还有“中国各省份打架能力排行榜”、“全国吃辣能力排行榜”、“中国睡眠指数排行榜”等榜单。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永称,社会中胡乱评比的机构大概有三种:挂名协会、专门成立的评比公司和三五人合作的小作坊。
对此,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尚重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这实质上是一种‘阴谋策划’,一些企业自身实力不足,便想借排行榜一夜成名。之所以真假难辨,一是我国不存在一个真正取信于民的权威调查机构;二是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业借排行榜造势,给了一些商业机构和个人捏造虚假排行榜的可乘之机。”
整治环境建立过滤机制
英国哲学家约翰·弥尔顿曾在《论出版自由》中提出过“意见的自由市场”,真理会在公众讨论中逐渐与谬误区分,沉淀下来。真假排行榜,也是如此。
胡小武表示,对于真假排行榜,我们可采取一种市场化优胜劣汰的方式,鼓励各种各样的排行榜在竞争中去伪存真,权威的排行榜自然可以受到公众信赖而保存下来。而具有一定利益交易、虚假的排行榜,也许在开始时能造成鱼目混珠的结果,但久而久之,人们自然会发现其欺骗性与虚假性,自然就会失去生存能力。胡小武说,“同时,专业人士和媒体也应提供一些鉴别方法,建立一种过滤机制,对虚假欺骗的要批判,放入‘黑名单’。”
尚重生认为,国家应加强对公平竞争环境的保护,从法律层面予以保障,依靠《反不正当竞争法》制裁一些排行榜的不正当竞争。此外,还应建立与“排行榜”相关的资质认定机构,保障排行榜的权威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